怎么上去
設11處出入口,與BRT站點、過街天橋等銜接
空中自行車道離地面距離約5米。市民關(guān)心的第一個問題是:“這么高,要怎么上去?”
在BRT洪文站,空中自行車道拐向了靠近瑞景商業(yè)廣場一側(cè)對接BRT站點,這解答了市民們的這一疑問。
空中自行車道在靠近BRT洪文站時,來了一個大轉(zhuǎn)彎,直接拐向靠近瑞景商業(yè)廣場的BRT站平臺。兩者是等高的。“到時候,自行車道和平臺是連在一起的,通過上下樓梯可以進入。”施工方負責人說。
在BRT蔡塘站西側(cè),正在新建一處高架平臺,按照施工方的說法,這個平臺也是用于對接BRT進出站點的。
在廈門外國語學校瑞景分校門口,空中自行車道被一座過街天橋阻斷,兩者處于等高位置。施工方負責人說,空中自行車道建完后,將會拆除過街天橋的一部分,打通阻隔,形成類似十字路口的通道。
按照規(guī)劃,空中自行車道全線設置11處出入口,其中與BRT銜接6處,與過街天橋銜接3處,與建筑物銜接4處。部分BRT站點的樓梯、人行天橋也能作為自行車道的出入口。
安不安全
橋面鋪設防滑層 護欄約到成年人胸口高
有市民說,抬頭看,自行車道都是用鋼板建的,“鋼板上怎么騎車?會不會滑倒呀?還有,在空中騎,有什么防護措施?”不少市民都有此疑問。
在空中自行車道加州建材城段,記者找到了答案。該段的護欄基本建成,護欄呈柵欄狀,高度約到一個成年人的胸口位置,即便是騎在車上,也不會掉下去。這種護欄還不影響視線,往下看,路上的景致一覽無余。
施工方負責人介紹,自行車當然不會在鋼板上騎,主體建成后,車道上還會鋪設一層防滑路面,騎在上面不僅不會滑倒,還非常舒適。
該負責人介紹,自行車道采取的是預制拼裝工藝,即鋼結(jié)構(gòu)橋面先在工廠生產(chǎn),然后在現(xiàn)場拼裝、焊接,讓分段的橋面串聯(lián)起來。根據(jù)道路情況不同,鋼架構(gòu)有長有短,比如瑞景商業(yè)廣場前是17米長,有些路段是30米長。鋼結(jié)構(gòu)橋面單體比較重,比如17米長2.8米寬橋面重達20多噸,需要大型機械吊裝作業(yè),一般在晚上進行。目前,還有一些路段沒有合龍,比如云頂中路和蓮前東路以及BRT蔡塘段和云頂中路的高架橋還沒有串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