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道“廈門味”征服美食大咖和食客們的味蕾。陳立新攝
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上午,去八市買菜,逛思明區(qū)老街巷品嘗經典小吃;中午,在鷺江賓館憑海臨風,對望鼓浪嶼,再來上一盅地道的廈門藥膳;下午,和市民面對面喝茶“話仙”,聊聊美食;晚上,品嘗由廈門名廚定制的特色晚宴,感受純正的“廈門味道”。
昨日,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和臺灣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柯俊年行程滿滿,一天的“尋味之旅”體驗了經典的廈門生活。至此,由思明區(qū)商務局和廈門晚報社主辦的“大咖思明GO”活動也圓滿落幕了。
【逛市場】
逛菜市場的樂趣
就是一邊逛一邊靈感迸發(fā)

醬油水煮紅斑

姜母鴨

紅蟳米糕

雞湯汆海蚌 美食供圖/黃斌章鑫
昨天上午,一群人在八市引起了一小波轟動。原來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和臺灣出鏡率頗高的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柯俊年,以及廈門知名大廚張淙明、海鮮達人“海鮮大叔”,帶著一群“吃貨”逛市場、品美食。
沙茶面、面線糊、咸酸甜、芋包……每一樣美食細細品味,兩位美食大咖贊不絕口,連聲說“好吃”。除了小吃,海鮮也是人們相機、手機鏡頭中的“主角”。“逛菜市場的樂趣就在于,你不知道自己今天要做什么菜,一邊逛一邊靈感迸發(fā),很有意思。”沈宏非說。
從開禾路口一路往里走,路過每一個海鮮攤位,沈宏非都要停下來拍照。聽著海鮮大叔介紹“這是烏魚、巴浪魚、秋刀魚、剝皮魚……這印尼紅管,口感非常好。”沈宏非連連點頭:“好新鮮??!”
柯俊年則對蝦“情有獨鐘”,只要走過賣蝦的攤位他都要停下來看。在張淙明的陪同下,他要為美食分享會采購食材。
菜市場里人來人往,蹲坐在路邊小攤,大咖們很享受這種“市井味”。阿杰五香配上廈門甜辣醬,沈宏非連贊“好吃”。品嘗過友生風味小吃沙茶面的“一品魔湯”后,柯俊年說,臺灣也有沙茶面,但是做法不同,是在清湯面里加沙茶醬,而廈門是用沙茶醬和花生醬熬湯,再加上配料,味道更濃又營養(yǎng)。
芋包、鍋邊糊……一路走一路吃,生煎包端上來,都說吃不下了,可是咬了一口就忍不住了,轉眼一個生煎包下肚。多年來一直對廈門小吃念念不忘的沈宏非,這次重訪廈門,用“頑固”來形容始終如一的“廈門味道”。(記者戴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