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7月4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昨日,在廈大白城海域發(fā)生溺水事故,救生員及時施救,將三名溺水者安全救離海面。同一天,在海滄馬鑾灣海域,一名男子不慎落入海中,遺憾的是,被救上岸時,他已經(jīng)沒有生命跡象。
盛夏到來,到海邊游泳、戲水的人越來越多。如何才能確保水上安全?相關(guān)專業(yè)人員告訴記者三法則:有他人陪同;有安全浮具;在救生員視線范圍內(nèi)。
記者匡惟
【驚險】
15分鐘三名游客溺水 救援及時無生命危險
昨日中午12點左右,在廈大白城海域,有游客向現(xiàn)場的救生員求助,稱兩名男子溺水。救生員何福建、謝文勇、趙建剛趕緊下水,將處于溺水狀態(tài)的兩名青年男子安全救離海面。兩人都嗆入了海水,救生員采取了急救措施。
記者了解到,這兩名男子是來自上海的游客,是剛剛畢業(yè)的高中生,高考完后到廈門游玩。由于不了解潮汐變化,體力不支的兩人被海水帶往深水區(qū),連忙呼救。
在等待120急救車期間,就在兩名青年男子溺水區(qū)域附近,再次傳來呼救聲。救生員又一次入海,成功救上一名溺水游客。這名游客來自江西,因不熟悉海域情況,且下海游泳前未做準備,在游泳中途體力不支,發(fā)生溺水。記者了解到,因施救及時,三名溺水者皆無生命危險。
【觀察】
事發(fā)海域游人如織 警示牌前仍有人游泳
昨晚8點左右,記者來到廈大白城海域。此時,沙灘上有大量市民和游客漫步、聊天。有少部分人則在海面上戲水、玩耍,其中不乏小孩子。
記者粗略計算,至少有十幾人在海中游泳。而在距離海岸約十米的地方,立著一塊警示牌,牌上寫著“高危溺水區(qū)域嚴禁登攀游泳”。但就在這個牌子的正前方,仍有不少游泳的人。
記者站在岸邊,在海浪聲中,很難聽清海面上人員發(fā)出的聲音,視線范圍內(nèi),也只能看到海面上不時冒出的游泳者的輪廓,但辨別不出游泳者的姿勢、是否有伸手呼救等舉動。
【提醒】
下海游泳之前
先看潮汐時間表
“白城海域的溺水者大多是游客,不懂得潮汐變化而發(fā)生溺水。”據(jù)救生員介紹,白城海域受水文因素的影響,在退潮的時候容易形成“環(huán)形流”,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漩渦”,在退潮時游泳,容易發(fā)生溺水。
救生員提醒,在海邊游泳,掌握潮汐時間很重要。記者了解到,在環(huán)島路海邊的每個救生站,都會公布當天的潮汐時間表。有關(guān)部門還在白城海灘設(shè)立了一個LED屏幕,以信息滾動的形式提醒游客及市民潮汐變化。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從源頭上避免溺水
廈門市紅十字水上救援隊創(chuàng)隊隊長陳輝雄告訴記者,任何天然水域都具有一定的風(fēng)險。有些海域之所以能夠規(guī)避風(fēng)險,一方面是安全措施到位,更重要的原因是游泳、玩水的人自身安全意識較高。
對于“暗礁、潮汐等是影響游泳者溺水的原因之一”這一說法,他并不認可,他覺得,主要原因還是游泳者自身安全意識不夠高,未做好防范措施。
他認為,遵守水上安全三大法則,能夠有效避免溺水事故,即使發(fā)生,也可以抱住浮具,等待救援。“溺水救援的黃金時間是在4分鐘到6分鐘,超出時間未能得到有效救援的,即使救活也很可能成為植物人。”陳隊長說,自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冷靜呼救。
【相關(guān)新聞】
男子海邊撈魚
不幸溺水身亡
廈門網(wǎng)-廈門晚報訊 (記者 李曉輝)“怎么就走了呢?”昨天下午3點左右,海滄霞陽村附近的馬鑾灣海域,一名年輕男子不幸溺水身亡。當年輕男子被救援人員打撈上岸,同行的幾名男子痛哭不已。
據(jù)現(xiàn)場目擊者介紹,當時幾名男子在靠近岸邊的淺水區(qū)撈魚,其中一人走得比較遠,突然滑入水中,不停掙扎,其他人因不識水性,一邊呼救,一邊在附近找來木頭拋入水中。但溺水男子沒來得及抓住木頭,就沉入水中。他們又趕緊找來繩子,一人下水救人,但已經(jīng)找不到溺水男子。
記者了解到,120急救人員及救援人員趕到現(xiàn)場。經(jīng)過水下搜尋,溺水男子被找到,但已經(jīng)沒有生命跡象。據(jù)了解,該男子是云南人,今年27歲。據(jù)附近村民稱,附近海域曾是蝦池,深淺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