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辛和辛林。
【母子志愿者】
連續(xù)八年服務春運
“大姐,這個自動售票機怎么用?”在火車站南廣場臨時售票區(qū)內(nèi),辛林再一次跟旅客重復了操作過程。她已記不清上午幫助了多少旅客買票,相同的話重復了幾遍。和其他小紅帽志愿者一樣,辛林和兒子要從上午8點堅持到晚上8點,遞旅行袋、倒水、指引……母子倆動作十分嫻熟。今年已是這對母子志愿者服務春運的第八個年頭了,辛林今年47歲,是集美大學的老師;兒子徐銘辛,今年21歲,是臺灣中原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大三學生。
辛林從事志愿服務已經(jīng)20多年了。她還記得,1997年的一天,一輛中心血站的采血車開進了校園,偶然經(jīng)過的她看到有許多學生正在獻血,于是她也加入其中?!霸诮虒W上我已為人師表,生活中也不該如此嗎?”她說。從此,她成了中心血站的志愿者,而后又成了紅十字志愿者,哪里有志愿服務她就去哪里,偶爾還會把年幼的兒子徐銘辛帶出來,讓他與大人們一起干活。
8年前,辛林在網(wǎng)上看到了春運志愿者報名的消息,順便幫讀初中的兒子報了名。“反正他在家也是玩電腦,不如出來活動活動?!毙亮终f。從那以后,兒子每年都會跟辛林到火車站參與春運志愿服務,成了他寒假生活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實踐。如今他已從七八年前媽媽身邊的“小跟班”,變成了能獨當一面的男子漢。這幾年,辛林的腿腳出了點問題,不能提太重的行李,重活就交給了兒子?,F(xiàn)在,徐銘辛成了火車站的聯(lián)絡(luò)人,還是媽媽的“頂頭上司”呢!
徐銘辛在臺灣上學期間,接觸臺灣的志愿團隊后,他感覺到大陸的志愿者隊伍雖然越來越龐大,但在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上還有些欠缺。他告訴記者,在臺灣,做志愿者前,先得培訓基礎(chǔ)知識和專業(yè)知識,而后才能夠正式上崗。他還加入臺灣愛鄰社志愿團隊,輔導弱勢家庭的孩子學習。
每年春運,回家最晚的當屬火車站的小紅帽志愿者。和辛林母子一樣,大部分青年志愿者在服務站點維持秩序、維護廣場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并為過往旅客提供免費熱水、免費針線包、免費應急行李袋、咨詢等志愿服務,開辟愛心通道,形成愛心聯(lián)動機制,針對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為服務對象,開展提攜行李等志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