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微博)7月24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曾毓慧 實習(xí)生 陳雅瑜/文 沈威/圖)昨天傍晚,環(huán)島路海邊,密密麻麻的人群都俯身忙乎著,不是在游泳,而是在挖花蛤。
昨天凌晨“超級月亮”登場,即月球、地球和太陽排成近似一條直線,月亮最圓,而此時,海邊退潮的“幅度”可謂最大。
昨天下午5點過后,海邊穿著泳衣泳褲的市民及游客可不少,可真正下海游泳的人并不多。
原來,這會兒實在“沒海水”游泳,因為,環(huán)島路“一國兩制”海邊退潮后,海水足足撤離了一兩公里,裸露出大片溝壑狀的海灘。
既然游不了,那咱就下海挖花蛤找點樂吧。
有人徒手扒拉著淤泥,連刨了好幾個坑,才勉強將一兩?;ǜ蚴杖氪校豢淳褪菦]經(jīng)驗的。
而那些專業(yè)“趕海人”,小鏟、籮筐等工具齊全,對花蛤的藏身之地可謂了如指掌,不出半小時,至少入賬兩斤花蛤。這部分人群多為住在何厝、前埔的本地人,再“狡猾”的花蛤也難以躲過。
花蛤越挖越多,大伙的興致也越來越高,不少來廈的外地游客看得眼紅、手癢,紛紛脫鞋、挽起褲腳,加入到挖花蛤的隊伍中。
不過,昨天不是節(jié)假日,相對往年,傍晚時分來海邊挖花蛤的人不算特別多,但熱鬧的場面也挺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