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鄭麗金 朱黃) 受臺風“海葵”影響,廈門9月4日-6日持續(xù)性強降雨,一些道路出現積水,不少車輛進水“趴窩”。導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汽車維修店發(fā)現,店內停了不少暴雨后“受傷”的車輛。那么,車輛被淹后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怎么賠?賠多少?導報記者調查了燃油車、新能源車等被水漫泡、正常停放被積水浸泡的理賠情況。
9月7日下午,導報記者在嘉禾路的一家汽車服務店內看到,兩名工作人員正在清理一輛“泡水車”。“車輛被水淹后,不及時處理,車內的線路很可能會損壞。”該店工作人員介紹,車輛泡水后很麻煩,要把座椅、地毯等內部物品全出拆下來清洗、烘干、晾曬再重裝,整個過程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該店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天比平時忙碌。“雖然需求多了,但這兩天的修理費用反而便宜了,原來維修一輛‘泡水車’需要1500元左右,現在只要800元,大家都在降價做,只能降價了。”
位于嶼后北路的一家汽車修理店內也停滿了車輛,維修工作人員正低著頭忙于修理問題車輛。該店老板林先生說,“其實大部分泡水需要大修的車,都會走保險送4S店,送到我們店維修的車大部分是因為天窗漏水”。他介紹說,天窗漏水是因為平時沒有清理排水孔,大雨一沖刷堵住了,處理起來也比較簡單,清理疏通排水孔即可,如果雨水漏到車內,處理起來就會比較麻煩。
近日,保險公司報案電話爆堵,如何獲得理賠成為車主們關心的焦點。據了解,車損險的賠償內容包含因車輛的直接損失,但不包括車輛本身標準配置以外的物品損失、車內放置的物品及車輛加裝改裝部分的損失(購買新增設備附加險除外)。
針對燃油車,若車輛正常停放,被積水浸泡;燃油車被水漫泡,車廂內部進水,但尚未淹到發(fā)動機;發(fā)動機進水后熄火,但沒有二次啟動;上述三種情況均屬于車損險的理賠范圍,只要車主購買了車損險,便可以賠付。
但發(fā)動機進水后二次啟動便會影響理賠。據平安產險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二次啟動屬于車主個人原因致使發(fā)動機損失擴大,建議燃油車涉水后熄火不要試圖再次啟動車輛。
而針對新能源車,2021年12月14日之后新能源車有了新能源車輛專屬車險,專屬條款中的車損險將三電系統納入保障,風險場景覆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yè)。因此,如果新能源車被積水浸泡等導致三電系統損壞,便可以獲得車損險的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