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查看凈水器。
臺海網6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看,現在水龍頭一打開,就有自來水了,我們老兩口再也不用擔心沒水喝,這水還是處理過的干凈水。”在同安區(qū)汀溪鎮(zhèn)西源村仙坪腳,81歲的陳榮華老人擰開水龍頭,高興地說。
陳榮華老人家飲水的變化,是我市開展山區(qū)農村飲水改造提升工程的成果。記者昨日從市水利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24個山區(qū)行政村142個自然村已全面完成農村飲水改造提升工程,約2.6萬人受益。
廈門市山區(qū)飲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作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由市水利局牽頭,市區(qū)兩級分工協(xié)作,駐市水利局紀檢監(jiān)察組全程跟進監(jiān)督,項目實施解決了我市自來水管網無法覆蓋的山區(qū)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接下來還將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鼓勵群眾“點題”,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壓實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責任,健全工程運行管護機制,不斷提升群眾在用水方面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因地制宜
建起蓄水池
濾來放心水
行至同安680鄉(xiāng)道的“土寨山寨址”,沿著陡峭崎嶇的山路步行300多米,能看到汀溪鎮(zhèn)西源村一處新建好的蓄水池。
“它占地面積小,卻有個‘大肚子’,地下埋有可儲水30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滿足62戶200多位村民的飲水需求。”同安區(qū)市政公司項目負責人許昆明和施工單位正在現場對蓄水池及一體化凈水設施進行巡查。
為什么要對農村人飲工程進行改造提升?許昆明說,同安區(qū)北部山區(qū)半山區(qū)村因地勢較高,無法通自來水。雖然早在2010年,我市就開始實施農村人飲工程,但是經過多年運轉,部分供水管網老舊,一些水源點還出現了供水不足的問題。為了讓住在山區(qū)的村民不僅“有水喝”,還要“喝好水”,我市于去年開始實施24個山區(qū)農村飲用水工程改造提升建設。這一民生項目被列入2020年廈門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項目涉及同安區(qū)蓮花、汀溪兩鎮(zhèn)共23個行政村,以及翔安區(qū)內厝鎮(zhèn)鋤山村,共計142個自然村約2.6萬人。
以西源村的飲水工程改造提升工作為例,分為十個自然村進行,每個自然村都因地制宜建起了新的蓄水池。蓄水池還配有一體化凈水設施,也就是說,進入到村民家中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凈化過濾的“放心水”。
“以前村里的自來水都是從附近山泉取水,幾戶人家砌一個蓄水池沉淀泥沙,然后管道引入各家。”西源村村委會副主任陳仁東一邊燒水泡茶,一邊回憶道,“看,現在我們喝的水都經過了過濾處理,喝起來更放心。”
項目完工后,市水利局對這次改造提升的所有水源點水質進行全覆蓋檢測,檢測結果符合要求,指標均滿足《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