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飛行員和接機指揮員來自不同國家,但指揮表達的信號全球通用。
元翔機務勤務部副經(jīng)理吳強介紹,指揮信號都是國際民航通用標準,當雙手向內(nèi)揮舞時,代表飛機向前滑行;揮舞速度快慢,代表滑行速度快慢;當雙手打開,指揮棒間距就代表飛機前輪與停止線間距;指揮棒交叉頭頂,代表著滑行停止。
“參與本次保障的指揮員都是經(jīng)過嚴格篩選的,他們的動作都是最標準的。”吳強說,別看指揮的動作簡單,其實需要不少技巧,就像音樂會的指揮家一樣,要把控全場,而且動作要柔和具有節(jié)奏感,最關(guān)鍵的是一定要讓飛機的前輪準確地停在指定的停止線,否則會給后續(xù)的保障帶來困難。
記者了解到,吳強所在的勤務部,一共有42人對專機進行保障,崗位分為引導車駕駛員、接機指揮員、拖車駕駛員,共分為5組,其中3組進行輪換,2組備用。在此之前,他們專門進行了針對性的崗位練兵。
吳強說,飛機抵達廈門后,引導車要引導專機沿著指定路線滑行,再由接機指揮員指揮飛機準確停放。歡迎儀式結(jié)束后,再由拖車駕駛員將飛機牽引到過夜區(qū)域。從準備到航班保障結(jié)束,大約5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