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美新城堪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的典范。

同集路集美大道立交段道路旁的草木芬芳沁人心脾。

綠化景觀提升后風光旖旎的集美學村。
臺海網8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記者 應潔 林桂楨 圖/通訊員 林志杰)今年以來,以優(yōu)美風光和人文特色著稱的集美啟動了以“六線六片”為重點區(qū)域的城市景觀整治提升,作為“重頭戲”之一的綠化提升工程不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而是充分融合環(huán)境特點和地方文化特色,以提升城市審美品位的要求進行綠化和園林景觀的塑造。隨著拆除違建、綠化提升、立面改造等工作的全面推進,生活在這里越來越變成一種驚喜:集美就像一座大型生態(tài)園林,舉目皆是風景。
妝點門戶 進出島橋頭堡呈現(xiàn)綠色風情
就像我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衣著外表、家居裝修,現(xiàn)代都市人對于生活的審美需求實際上已經擴展到了整座城市的尺度。當我們談論一座城市,除了涉及它的歷史、經濟和文化,還不可避免會去探究其城市美學表征要素——地標建筑、景觀公園、夜景、視覺標識設計等等,而一個城區(qū)的“門戶”則是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
隨著拆除違建、綠化提升、立面改造等工作的全面推進,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進出島橋頭堡、門戶區(qū)的景觀都有了“全面升級”。
集美老火車站片區(qū)是集杏海堤、銀江路和廈門大橋等主要交通干道的交會處,是進出廈門島的交通樞紐和門戶區(qū),地理位置及景觀地位非常重要。原來,老火車站周邊為大面積空閑地塊,今年以來,老火車站一帶在清理土頭垃圾、平整場地后,大面積鋪上了草皮,組團式種植常綠樹種棕櫚樹,并結合小幅度起伏微地形,點綴火紅的三角梅, 呈現(xiàn)出通透怡人的“椰風海韻”風情。
在位于杏濱路東側的杏林大橋橋下片區(qū),一個曾經的“三不管”地帶,現(xiàn)在變身為綠化小公園和停車場。“以前,這里道路泥濘,集裝箱、鐵皮隨意堆置,是典型的‘臟亂差’地帶。”施工方負責人介紹,現(xiàn)在,橋下地帶除了規(guī)劃建設停車場外,還建起了與園博苑相連的自行車道。在杏濱路的另一側、化工學校公交車站旁的三角地帶,也進行了綠化提升改造,如今成了綠樹成蔭、景致怡人的小公園,成為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