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宣傳】
觀察居民行走路線 及時把防騙提醒送到跟前

林恒偉在轄區(qū)菜市場進行防騙宣傳。
“防騙,大家都在做,但效果到底怎樣呢?”不管是講話還是做事情,林恒偉都果斷又直接。如今,在高壓嚴打形勢下,電信詐騙案件依然高發(fā)難破,成為影響群眾安全感的最大威脅。林恒偉管轄的呂厝、江華社區(qū),包含廈門最大的二手手機交易市場,是電信詐騙相對高發(fā)區(qū)域。
林恒偉的手機中,一直存著一張2015年拍下的照片。照片中,一名女子懷抱孩子,滿臉淚痕地在派出所做筆錄。原來,照片中的趙女士當時剛從老家江西來廈打工,父親殘疾,所以當接到冒充國家殘聯(lián)總會、稱可幫忙辦理殘疾證,每月領取補貼的詐騙電話時,趙女士信了。結果,證沒辦成,趙女士一下被騙走4000余元。
“當時的房租不過每月300元,4000多元一下子被騙走,對家庭困難的趙女士來說,真的是致命打擊。”林恒偉永遠記得趙女士當時無助絕望的表情,“那時,電信網絡詐騙剛興起,我跟自己較勁,一定要想辦法防范、遏制,就像設防盜安全門一樣,我要把‘防騙安全墻’立在群眾心里。”
起初,林恒偉在社區(qū)、城中村內設置防騙小喇叭、張貼防騙海報,但很快,林恒偉注意到,居民來往腳步匆匆,很少有人會停下來認真關注宣傳內容。于是,他又開始在社區(qū)不??疾?防騙宣傳貼在哪里、怎么貼才最有效?幾天后,居民留意到,分類垃圾桶把手處、公共洗手間的門背后等處,出現(xiàn)了一些盾牌形狀的小貼紙,上面寫道:“記住就是賺錢——求職,刷信譽就是詐騙;電話網絡貸款,先交錢就是詐騙;公檢法機關,要求您轉賬就是詐騙;隨意掃他人發(fā)的二維碼,就是‘少’錢;隨意發(fā)給他人驗證碼,就是‘給’錢。”短短五句話,將最新詐騙手段、最明了的提醒直接送到居民眼皮底下。
“這些都是大家平時一定會留意到的地方,同時,防騙宣傳要跟著警情走,我們對被騙群眾做了回訪,搞清楚最新詐騙手段,弄明白大家平時的行走路線、喜歡去哪里,在沿途繼續(xù)加大‘攻勢’。”林恒偉說。此外,結合智慧門禁,林恒偉將防騙提醒通過手機推送——只要回家用手機操作開門,居民就能先上一堂“防騙課”。
經過不斷摸索,林恒偉又制作了3D防騙提醒,他不僅要打通“防騙最后一公里”,還要把“一公里”縮短到“三五米”。“寫字樓的電梯門口是個很好的宣傳陣地,大家在走進電梯門的時候,眼睛肯定要看路,我就占據(jù)他們這幾秒時間,將3D提醒投影在地上,讓大批上班族在上班路上就接受防騙宣傳。”林恒偉說。
林恒偉的同事告訴記者,一旦在日常工作中搗毀詐騙窩點,林恒偉還會通過教育感化,從嫌疑人口中獲取關鍵信息——怎么騙?為什么會成功?林恒偉笑稱,騙子跟受害者聊天時十分耐心、有技巧,一點點瓦解受害者的戒備心理,他要做的,就是攻破騙子的心理防線,研究他們的心理,有的放矢,把這道心理防騙安全墻立穩(wěn)立牢,“防騙也要有工匠精神,只有比騙子更努力,才能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據(jù)悉,今年上半年,他所管轄的社區(qū),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45.71%。
?。ㄎ?記者 王玉婷 通訊員 楊妹英 高凌哲 圖/記者 張奇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