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再造于細微處潤物無聲
恒通花園外,住戶羅大爺正拎著兩袋垃圾,在分類垃圾桶前猶豫著,打開幾個蓋子,手里的垃圾卻沒能放進去。正經過此處的社區(qū)主任境外助理伍證霖趕緊走上前。在查看了袋子里的垃圾后,他引導羅大爺把垃圾放準。“我來自龍巖連城,廈門的垃圾分類很好,都有很多人教我們怎么分類。”羅大爺說,“回到老家的時候,大家有空也會交流一下廈門的好,垃圾分類也是我們會談的一件事。”他覺得,老家如果開始做垃圾分類,“廈門經驗”就可以馬上用上。
“工作越細,事情越多。”伍證霖笑著說,“來廈門這么多年來,都清楚廈門給自己的‘標準’比較高,也會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給工作‘加碼’。”
不僅是居民區(qū)的垃圾分類,社區(qū)主任顏翔一直也在關注商業(yè)區(qū)玻璃瓶的分類回收。“我們這里酒吧比較多,酒類和飲料的消費比較多,但是玻璃瓶的回收是個比較大的問題。”經過多方了解、溝通和協調,心里的想法也逐步成熟。“要讓玻璃瓶分類回收規(guī)范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