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臺風“蘇拉”路過的余威,讓昨天上午的東坑灣海域陰雨霏霏。盡管視線不佳,但人們在遠處依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座雄偉的斜拉橋雛形。
這里就是省、市重點工程馬新大橋的施工現(xiàn)場。經過近三個月的緊張施工,作為大橋建設關鍵性節(jié)點的主塔澆筑近日終于步入尾聲。施工方說,主塔澆筑完成之后,大橋鋼箱梁吊裝、掛索施工、混凝土箱梁澆筑施工以及上塔柱施工將同步展開,工程將全面提速。到今年年底前,高達98米的大橋主塔,將通過數十條堅固的主纜,把氣勢恢宏的大橋牢牢托起。目前,相關單位正全力以赴,力爭大橋在明年初竣工并投入使用。
2010年正式開工的馬新大橋,位于翔安區(qū)西部同安灣內海濱大道(瓊頭-西濱-大嶝大橋)北段,連接同安大橋到東坑路段,全長1430米,雙向六車道,橋寬34米。作為國內第一座斜獨塔單索面斜拉橋,它的整體造型酷似帆板的桅桿。
值得一提的是,馬新大橋還是環(huán)東海域五座標志性大橋之一,最后開工建設的它,將同已經建成通車的同安大橋、丙洲大橋、中洲大橋、火炬大橋一道,串起廈門東部便捷的交通路網,給環(huán)東海域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馬新大橋建設的加速,讓島外“環(huán)島路”——濱海東大道的全線通車也有了更加明晰的時刻表。據了解,大橋建成后,濱海東大道將得以徹底貫通,并串聯(lián)起同安、翔安兩座濱海新城。未來從同安出發(fā),可從這里直達大嶝島、翔安隧道。
目前也在加緊建設中的濱海東大道,以水瀏線為界,北半段寬40米,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南半段寬60米,雙向10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道路通車后,不僅可以構建起翔安灣周邊區(qū)域的交通主框架,還將把廈門和泉州融合在一起,減輕目前水瀏線和324國道的通行壓力。據透露,濱海東大道也計劃在明年建成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