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臺海網(wǎng)12月19日訊 據(jù)東南早報報道
陳暉從未想過,向來不善言辭的自己,說起一年半的援藏經(jīng)歷,如此侃侃而談。
他也從未想過,自己平靜的心湖,因為一場西藏行,泛起跌宕起伏的漣漪。
因為埋得深,這些漣漪里的柔情,是在內心經(jīng)歷了深深的震動后,激蕩而出的。
這讓這位嚴肅內斂慣了的電力“鐵漢”,在接受采訪過程中,嘿嘿憨笑了好多次。
而他的笑里,有淚花。
震撼
3小時車程看遍四季
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43歲的陳暉,作為國網(wǎng)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廈門供電公司第二批援藏幫扶人員之一,在林芝市朗縣供電有限公司掛職綜合部主任。
援藏之前,陳暉曾有過兩次入藏旅行的經(jīng)驗,印象中的西藏,都和美景有關。因此,報名援藏之初,他還心存遍覽名勝的“幻想”。而真正開始援藏生活才發(fā)現(xiàn),因為交通不便,這個心愿很難實現(xiàn)。
一年半里,陳暉的活動范圍基本都在朗縣境內。意外的“收獲”是,中間被派往墨脫縣援助時,見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林芝是世界陸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帶。從朗縣一路南行到墨脫縣,由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到1200多米的低地,3個多小時的車程,可謂看遍一年四季。
“前面還是針葉林,后面就看到了香蕉樹;前面路邊的警示牌是狗熊出沒,后面就變成了小心螞蟥……”陳暉說,出發(fā)時,他們身上穿的是厚重的防寒服,到墨脫時,就只剩下短袖襯衫了。
飛流直下的瀑布,雄偉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豐富多變的植被景觀……充分展現(xiàn)“蓮花秘境”神奇的美的同時,墨脫也讓陳暉經(jīng)歷了驚心動魄的地震體驗。
2017年11月,米林發(fā)生6.9級地震,墨脫受到波及。那天清晨6點多,陳暉在床上被搖醒,跑出屋外,發(fā)現(xiàn)街上都是人。他的第一反應是去查看電力設施,悲傷地發(fā)現(xiàn)水電站的墻壁裂了,沿路很多電線桿也倒了,直到身在朗縣的兩位同事打來電話慰問,他才意識到自己剛剛經(jīng)歷了多么大的驚險。
在墨脫奮戰(zhàn)的51天,除了地震,陳暉還經(jīng)歷了山體滑坡、水毀路斷等各種自然災害。讓他感到震撼的是,每次災情發(fā)生,馬上就有大批援藏人員默默挺進,不僅有電力,還有公路、鐵路、基建、醫(yī)療等各方力量。這讓偏遠的墨脫修復速度大大加快,也讓陳暉不由加快了自己的腳步——盡自己所能,協(xié)助國網(wǎng)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林芝供電公司,完成墨脫縣供電有限公司的籌建工作,實現(xiàn)國網(wǎng)公司對全西藏最后一個縣的農電代管工作。
震蕩
焦躁亢奮交織沖突
雖然結果是圓滿的,到墨脫縣開展供電有限公司籌建工作,一開始卻是一籌莫展——陳暉第一次到墨脫,是2017年9月,當時正處于汛期,墨脫斷電一個多月,當?shù)仉娏T工的工作重心都在搶修電力設施上。
籌建工作進展緩慢,陳暉一度陷入深深的焦躁。每天早上,他都會來到蓮花閣,站在高處,看雅魯藏布江的云海從海拔800多米涌到海拔1000多米。每次面對這壯觀的一幕,陳暉又會興奮不已——墨脫豐富的水利資源,讓陳暉看到了美好的水電資源輸出藍圖。
就在焦躁和亢奮這兩股情緒交織沖突和震蕩下,陳暉慢慢找到了平衡,開始踏踏實實地做起查看設備摸底、和當?shù)貑T工建立關系的基礎工作。
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真誠溝通,讓當?shù)貑T工看到農電代管后新的希望。
墨脫8個鄉(xiāng)鎮(zhèn),陳暉跑了個遍。有一次,他帶著墨脫縣雅能公司技術員建紅到格當鄉(xiāng)格當村查看小水電設備。車行路上的顛簸,連當?shù)厝私t都有些撐不住,暈車了。到了格當村水電站,水電工邀請他們在自家木屋里吃飯,中間,水電工問起供電公司成立后,員工們的工資待遇,建紅用藏語把陳暉的回答翻譯給他聽。說到未來不僅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資,還將推動聯(lián)網(wǎng)建設,實現(xiàn)小水電外送這樣的藍圖時,陳暉發(fā)現(xiàn)建紅的語速加快,語氣里充滿激動。而在一旁側耳傾聽的當?shù)厮姽ぃ猜归_原本皺著的眉頭,臉上的表情就如蓮花綻開,充滿了樸實滿足的笑意。
陳暉稱,這樣的藍圖構想,是一個從“輸血”到“造血”的過程。這其實也是陳暉和他的同事們在朗縣所做援助工作的整體思路。
比如,在朗縣供電公司主管黨建工作,陳暉一手創(chuàng)立起《朗縣電力信息簡報》,一開始,總結報道都是他親自寫,慢慢地,朗縣當?shù)貑T工也上了手,自己把簡報做得有聲有色。在他的帶動下,朗縣供電公司員工在全區(qū)乃至全藏運動會和職工文藝成果展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而他帶領的光明塔布共產(chǎn)黨員服務隊,在防汛實操中展現(xiàn)的積極、有序、活力滿滿的精神面貌,還得到朗縣副縣長的稱贊。
陳暉沒有想到,以前在廈門被喻為只會埋頭苦干的“老黃牛”,在西藏卻時時迸發(fā)著昂揚的激情,并以激情,感染激勵著身邊的人。
震動
白哈達惹出離別淚
除了激情,陳暉沒想到的還有,自己被激蕩而出的柔情。
這些,都是陳暉在援藏期間,與不同人互動碰撞出的全新體驗。
對女兒和妻子的柔情,藏在每個晚上通視頻輔導作業(yè)的不厭其煩里。在墨脫震后的半個多月,陳暉的衣服從來沒有干過,身上遭蟲咬,抓破皮后上藥的劇痛,他一句也沒有跟妻子說。
對老母親和父親的柔情,寄托在朗縣未眠的冬夜里。今年春節(jié)前,陳暉突然接到母親打來的一個電話,輕描淡寫地告訴他,父親身體檢查的結果是良性腫瘤,而在此之前,他完全不知道父親的病情。那一夜,他懷著濃濃的游子心情,在朗縣的街頭走了整整一晚。
而在遠離家人的藏區(qū),陳暉收獲了更多新的家人。
他忘不了第一眼看到名字,就有種似曾相識感覺的徒弟許云東,這個沉默實干的小伙子,常常為大家煮好吃的川菜,還托人從林芝買來新鮮的小龍蝦,刷洗兩個小時親自下廚為大家打牙祭,只為他無意間提到一句“想念小龍蝦的味道”。
他忘不了每次工作上取得進展和成績時,西藏同事總是真誠地對他說三個字:“特別好!”
他忘不了離開西藏前的組織生活會上,《國際歌》響起時,突然淚濕眼眶;更忘不了臨別前,藏族同胞獻上白色哈達時,他淚水奪目。
所以,在他回到廈門,從電話里聽到藏族同事在千里之外爽朗地邀他舉杯慶賀工作進展時,他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接受采訪時,微信提示音叮咚響起,是藏族同事在詢問工作細節(jié)。
陳暉的援藏旅程雖已結束,他和這些新家人的情緣,卻剛剛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