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朝日消息》11月4日報道,違章建筑導致道路變窄,是造成擁擠踩踏事故的原因之一。關于造成150多人死亡的韓國首爾繁華街區(qū)梨泰院的踩踏事故,韓國媒體和建筑專家提出了上述看法。在現場附近的小巷里,有多幢建筑顯著向外凸出,可能阻礙了人流通過。
報道稱,事故發(fā)生地周邊狹窄的小巷里,是一間接一間的餐飲店。從店鋪伸到小巷里的露臺、舞臺、長椅、空調外機等隨處可見。建筑工程學專家、曾任韓國建國大學教授的安亨濬說:“簡直就是違章擴建的大雜燴。”
事實上,那里的一些建筑被管轄梨泰院的龍山區(qū)認定違反《建筑法》,并處以“強制罰款”。但據安亨濬介紹,店家即使支付了強制罰款,只要繼續(xù)經營,就會賺回超過罰款的利潤,因此違規(guī)現象屢禁不止。
安亨濬就此次踩踏事故表示:“由于這些擴建物擋住了部分道路,使人流受阻,在那些點位有可能發(fā)生了人群倒向一邊的情況。”
特別受到韓國媒體和專家關注的是,位于現場坡道東側的漢密爾頓酒店建筑。它從地鐵站旁一直延伸到坡道盡頭的丁字路口。
從酒店本身向坡道,伸出來一個帶門的由金屬打造的建筑物。因此,原本大約4米寬的道路變成了3.2米寬。安亨濬說,如果遵守建筑法強制規(guī)定的4米道路寬度,也許就能防止事故發(fā)生。但是,據說這個沒有頂棚的建筑物不屬于建筑法的取締對象。
梨泰院踩踏事故并不僅僅是由這條坡道上的行人引起的。根據當時在場者的介紹,從3個方向分別進入梨泰院的人流在丁字路口附近相互擁擠以致滯留不前。隨著后面的人持續(xù)涌入,3個方向的道路都出現了人流密集的情況。
據韓國政府介紹,截至3日晚,梨泰院踩踏事故已導致156人死亡、187人受傷。(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