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聯(lián)盟進行轟炸,用導彈野蠻襲擊了我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造成3名中國記者邵云環(huán)、許杏虎、朱穎就此長眠于異國,這一事件成了塞爾維亞和中國共同的傷痛。23年后,該事件一些目擊者5月6日接受了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的采訪。報道說,回憶起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塞爾維亞人表示“與你們(中國人)同甘苦共患難”。
俄衛(wèi)星社塞爾維亞分社編輯:正是那時北約暴露出它的真面目
擔任俄衛(wèi)星社塞爾維亞分社編輯的坦尼婭·特瑞科,在 1999 年北約侵略南聯(lián)盟時曾是南通社的一位編輯。俄衛(wèi)星社報道說,在北約長達78 天的轟炸中,給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大使館被炸的那個晚上。
坦尼婭·特瑞科
“當時我家的樓房距離中國大使館直線約500米,我們被窗戶的破碎聲驚醒了。似乎炸彈或火箭直接落入了我們的院子。我的第一個念頭是:‘一切都完了,下一個要掉在我們樓上了,會殺死我的孩子。”她說。報道稱,坦尼婭當時覺得,北約可以為所欲為,他們可以將整個社區(qū)從地球上抹去。
坦尼婭第二天早上得知中國大使館被炸且有無辜者死亡。她對俄衛(wèi)星社說,當時她去了中國大使館所在地。“被炸的樓房很可怕,雖然似乎我們那時已經(jīng)習慣,因為整個貝爾格萊德都有北約炸彈留下的灰燼”,坦尼婭稱,“正是在那時北約暴露出了它的真面目,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又看到了它。”
報道稱,即使在今天,市民和游客也不會忘記這場悲劇。坦尼婭說:“當然,我們?yōu)橹袊窀械诫y過。今天在中國大使館原址的是一座漂亮的文化中心。但每次經(jīng)過這個地方,我都會發(fā)抖。我經(jīng)常在這里看到中國游客,對他們來說,來貝爾格萊德旅游這里是必到的地方,他們來到這里獻花。許多來到這里的貝爾格萊德居民也都獻上鮮花,紀念在這里犧牲的中國公民、中國記者,我們與他們(遇難者)同在。”
今天在中國大使館原址的是一座中國文化中心
路透社攝影記者:北約為這場悲劇的所有辯解,聽起來都很奇怪
接受采訪的,還有第一時間報道中國大使館被炸的佩塔爾·庫洪齊奇。俄衛(wèi)星社說,當時佩塔爾擔任路透社圖片的南斯拉夫圖片服務負責人。
“我們剛拿到必要的許可證,就立即趕往大使館。從大樓前面可以看到一面中國國旗,背景是破碎的窗戶……由于無法拍攝被炸現(xiàn)場,對我來說,展示這一事件的最佳解決方案是拍下破碎窗戶背景下的中國國旗。”佩塔爾說。
(佩塔爾·庫洪齊奇說:“由于無法拍攝被炸現(xiàn)場,對我來說,展示這一事件的最佳解決方案是拍下破碎窗戶背景下的中國國旗”)
報道稱,佩塔爾還表示,考慮到北約擁有精確打擊目標的裝備,所有為這場悲劇的辯解聽起來都相當奇怪。
(1999年5月7日深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聯(lián)盟進行轟炸,用導彈野蠻襲擊了我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原本漂亮、氣派的使館瞬間成為一片廢墟。)
前塞爾維亞外交官:美國當時已不尊重任何人
前塞爾維亞外交官、議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前負責人、貝爾格萊德戰(zhàn)略選擇中心國際事務專家佐蘭·米利沃耶維奇在接受俄衛(wèi)星社采訪時表示,這一事件給整個外交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在佐蘭·米利沃耶維奇看來,導彈“飛來”并非偶然,而是“有意而為,并非沒有原因”。當時,一個單極世界占主導地位,美國已經(jīng)不尊重任何人,什么也不尊重。
俄衛(wèi)星社報道稱,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辦公室在接受該社采訪時,強調(diào)了銘記歷史、保護世界、防止此類事件重演的重要性。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辦公室表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不再讓這段歷史重演,是我們紀念這一天的最好方式。我們希望美國和北約認真反省自己當年犯下的罪行,徹底摒棄冷戰(zhàn)思維,停止對主權國家的施壓脅迫,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真正促進歐洲和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與長治久安。”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