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全球化進程遭遇了幾件大事。
英國脫歐、美國大選、意大利公投和2017年法國大選,顯示出“逆全球化”思潮正暗流涌動。似乎短短一年時間,西方國家就從曾經的推手變成了反對者。
另一件大事則是:中國正經歷從全球化受益者到全球化貢獻者和引領者的轉變,“走向全球治理”。
對全球化進程而言,后者意義更為重大。“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當反全球化式的“黑天鵝事件”頻出時,中國持續(xù)分享全球化信心與動力,引領全球化進程,勢必是最有看點的大事件。簡單說,那就是在新一輪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浪潮來了!

“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中國發(fā)聲堅決說不
先說些讓人困惑、不太樂觀的事情。
2008年至2016年,美國對其他國家采取了600多項歧視性措施,僅2015年就采取了90項。在“美國隊長”的“示范”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tǒng)計,2015年,全球實施的限制性貿易措施多達736個,同比增加50%,是自由貿易促進措施的3倍。
讓人深思的還有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歐洲一些國家民粹主義政黨強勢崛起。由于國內階層分化、社會分裂日益嚴重,不少歐美國家的民眾開始質疑甚至反對全球化,保守主義、孤立主義等呼聲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