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可能覺得在這種環(huán)境下可以避免槍打出頭鳥的風險,或許還可以獲得一些回旋的余地,以防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努力失敗。如果說“穩(wěn)定”在政策方面有什么意義的話,指的就是這點。
然而,事實是,工黨仍然堅持最初讓我們走到這一步的一整套政策。雖然澳大利亞媒體現在焦急地期待外交裂痕修復的跡象,但就在幾周前,新聞頭條還在歡呼B-52轟炸機抵達北部地區(qū)。澳英美聯(lián)盟已經讓我們走上一條與美國不斷深化軍事融合的道路。當我們公開為了針對一個國家而武裝自己時,呼吁與之建立“穩(wěn)定”關系的意義何在?
一系列以中國是敵對的危險國家為前提的舉措仍然存在。僅舉兩個例子,對中國投資的荒謬限制,以及對從事澳大利亞研究的中國學者實施簽證禁令。
與含糊其辭的“穩(wěn)定”相比,取消一些這種不利措施將給澳大利亞外交官一個更好的切入點來向中國表達不滿。然而,悲哀的是,一些對華鷹派人士把任何的政策變化都描述為對北京做出的不可容忍的讓步。
我并不是第一個指出這種言論的反常后果的人士:我們的政策視中國的態(tài)度而定。北京若是反對澳大利亞某項新舉措,必定會促使我們強化該舉措。這是我們需要擺脫的思維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