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40年,曾指揮過千軍萬馬
卻在自己退休之后
掏出全部積蓄
用18年時間,在老家的千畝荒山
植樹200多萬株
他,就是張連印
近日,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從山村孤兒到共和國將軍
他“給咱張家場人爭氣!”
1945年,張連印出生在山西省左云縣張家場村,4歲時父親去世,6歲時母親改嫁,他自幼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才得以入學讀書。而隨著爺爺奶奶相繼離世,13歲的張連印成了孤兒。
1964年,村里把參軍名額給了他這個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孩子。每次回憶起自己當兵離鄉(xiāng)的場景,張連印都忍不住淚流滿面:“村里的男女老少給我系上大紅花,把一個個還熱乎的饅頭、雞蛋塞進我的口袋,就像送自家孩子一樣一遍遍地囑咐,‘到了部隊一定要好好干,給咱張家場人爭氣’。”
就這樣,19歲的張連印走進了軍營,從普通的戰(zhàn)士一路成長為一名共和國將軍。

退休后回鄉(xiāng)植樹造林
他立志讓“后人免受風沙之苦”
張連印的老家山西左云縣地處京津風沙源治理區(qū),村里有一句順口溜:“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土地荒漠化十分嚴重,視野里罕見綠色,大風一刮,飛沙走石。

“沒有鄉(xiāng)親們,我就活不到成年。”懷著對鄉(xiāng)親們的感恩之心,58歲的張連印和妻子帶著全部30萬元積蓄回到老家,“我是退休了,沒職務(wù)了,可我的黨員身份還在,對老家最大的回報,就是叫后人免受風沙之苦。”
然而,張連印種樹這件事在張家場村掀起了軒然大波,村民們私底下議論紛紛:“他是不是想借家鄉(xiāng)土地資源發(fā)財?”為了打消村民疑慮,張連印給村里立下軍令狀:不要林權(quán)、不要地權(quán),退耕還林的補助全部交給村民,植樹造林的成果無償交還集體。

2004年春天,張連印再次穿上了作訓服,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抱著樹苗和植樹工人一起,在一座座荒山禿嶺上摸爬滾打。餓了就泡碗方便面,中午顧不上休息又接著干。
這一年的五一假期,張連印的女兒張曉梅回到村中。見到兩人臉被曬得又黑又紅,母親嘴上起滿了水泡,父親手上的皴紋和指甲縫都塞滿了泥土,她心疼得直掉眼淚。

張連印似乎毫不在乎,高興得像個孩子:“曉梅,你看看這個樹苗,等過幾年再回來肯定就長老高了。”
那一刻,女兒終于明白,父親一定會干到底!
樹苗種不活?
他刨根問底、偏不信邪
很快,第一批10000棵樹苗全部被種到了山上。正當所有人都信心滿滿的時候,樹苗卻沒吐出新芽,而是整片整片地黃了。看著漫山遍野打蔫兒的樹苗,平時很少落淚的張連印老淚縱橫。
所有人都安慰他:“咱這里的地就是種不了樹,放棄吧。”
張連印偏不信邪,他請來治沙專家實地考察。從選擇樹苗到如何栽種,從春季怎么抗病蟲害到冬季如何抗寒,張連印刨根問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終于,張連印種植的第二批樹苗成活率大大提高。
張連印至今仍然記得,半年后再一次站上山頭,昔日的荒山禿嶺上有了成片的綠色:“那個樹長得綠油油、胖嘟嘟,成就感一下子油然而生。我特別驕傲地跟我老伴說,你看,這都是咱們栽活的樹。”

同時與癌細胞和風沙戰(zhàn)斗
“咱不能說話不算話!”
從2004年到2010年,張連印種植3000多畝樹苗。張家場的樹綠了,天藍了,水清了。而在2011年,66歲的張連印不幸被查出肺癌,右部肺葉被切除,他開始了長達5個月的化療。
2012年初,張連印的病情逐漸好轉(zhuǎn),家里人終于松了一口氣??蓜倧墓黹T關(guān)門口繞了一圈的他倔脾氣又上來了:“我必須要回去種樹,我當初承諾要種5000畝地,現(xiàn)在還差500多畝地沒種完。咱當兵的,不能說話不算話!”
不顧醫(yī)生和家人的反對,張連印又回到了張家場,白天扛著鐵鍬上山挖坑植樹,晚上回到屋里的土炕上輸液治療。

2014年5月,種樹5000畝的目標成功完成,可張連印的病情卻進一步惡化,被診斷為肺癌骨轉(zhuǎn)移。想到自己30年歸還林權(quán)地權(quán)的承諾還沒有完成,這位倔強的老將軍依然沒有放棄種樹,他說:“我即便是死了,也要把骨灰埋到我植的那片樹里頭。”
今年的8月16日是張連印和妻子結(jié)婚50周年紀念日。金婚這天,張連印送給妻子一份獨有的浪漫:一起種下了500棵沙地柏。

40年戎馬生涯
張連印把根扎在祖國的萬里疆土
18年植樹造林
他又把全部心血澆灌給
1.8萬畝林田、205萬株樹木
說起未來,76歲的張連印依然話語鏗鏘: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
繼續(xù)當好生態(tài)建設(shè)的宣傳員
綠化荒山的戰(zhàn)斗員
森林樹木的護衛(wèi)員
來源: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