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開啟新年首次考察,先后踏訪了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qū)的五個比賽場館。透過總書記的行程,一條鐵路再次引發(fā)了人們的關注。總書記是乘火車沿京張高鐵抵達河北的。在張家口,總書記專門考察了京張高鐵太子城站。《潮頭觀瀾》跟隨總書記的腳步,走近這條有故事的鐵路。
從無到有,修建中國人自己的鐵路
北京居庸關與張家口之間,駝隊鈴響,山道蜿蜒,日日繁忙。
早在明清時期,張家口就商貿興盛,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對歐貿易的重要陸路商埠,“百貨之所灌輸,商旅之所歸途”。
1905年,西方列強對中國華北路權的爭奪日趨激烈,積貧積弱的清政府決定由自己籌款、自己設計、自己建造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有了十幾條鐵路在運行,但沒有一條打上自己的鮮明烙印。
面對西方人“中國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的嘲諷,留美歸來的詹天佑臨危受命,擔任京張鐵路局會辦兼總工程師。他說:“竊謂我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
詹天佑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人”字形鐵路,通過延長距離,順利解決了關溝段坡度大、修路難的問題。他還首次使用炸藥開采隧道,開創(chuàng)了至今仍在沿用的豎井施工法。

△京張鐵路“人”字形路段(資料圖)
1909年9月,京張鐵路全線完工,比預計時間提前了兩年。
京張鐵路改變了中國人不能自建鐵路的歷史。詹天佑在崇山峻嶺間寫下的“人”字,寫出了中國人的骨氣、智慧和榮光。

△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