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上部分展品。

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上部分展品。

不同顏色的聚酯纖維。資料圖片
紡織原料多種多樣,服飾面料不斷革新,設計剪裁個性考究……穿得暖不再是人們對衣物的首要要求,穿得好、穿得美、穿得科技環(huán)保,已漸漸成為時尚。寒冬臘月的保暖衣物越來越輕便,炎炎夏日的T恤透氣又涼爽……一件看似普通的衣服,有多少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又有哪些工藝和材料的講究?
——編 者
新纖維 兼得美麗舒適
前不久,在深圳的一場品牌聯(lián)合秀上,一批透著自然光澤又富有垂直質感的女裝,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多設計師和供應商的關注。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透過服裝本身的美感,這些行家里手將目光聚焦于織物構造中的獨特纖維層——萊賽爾纖維。
“這種纖維兼具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諸多優(yōu)異性能,既有棉的舒適、滌綸的強度,又有真絲的柔軟觸感和垂墜感。”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趙強介紹?;谌R賽爾纖維開發(fā)的面料不僅光澤自然、手感潤滑,而且透氣性好,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新纖維的入場,為設計師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以前做設計很痛苦,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做出的衣物雖然舒適,但挺闊性差,做出的衣服偏休閑,不上檔次,難以滿足消費者對美感的需求。”從事女裝設計20年的深圳前海三三文化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潘俊峰感慨良多。他直言,新纖維的出現(xiàn)彌補了紡織服裝業(y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困境。“過去模特經常一結束試衣立馬換衣服,這次竟然愛不釋手,穿了一天才退回來。”潘俊峰說。
“服裝行業(yè)是求新求變的行業(yè)。”在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江南分院高級工程師楊國榮看來,在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品牌力求通過獨特的纖維材質贏得消費者青睞。
不僅僅有萊賽爾纖維,能降低體感溫度的復合紡涼感纖維、散發(fā)淡淡薄荷味的抑菌纖維、既防水又透氣的紡織纖維等一眾纖維新產品已走進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紡織科技已被我們穿在身上。
“科技和時尚的融合碰撞正在成為人們穿衣變革的新動力。”談及未來,趙強認為,新一代纖維的開發(fā)與應用,將賦予衣物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