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37度】
編者按:這里的文字沒有浮華,沒有空談,沒有“標題黨”。信息轟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只希望安靜記錄身邊的故事,關注冷暖人生,帶你觸摸社會的體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2日電 題:要價2萬的月嫂預約到2020年 母嬰經濟為啥這么火?
作者:楊雨奇
一床難求的婦產醫(yī)院,要提前半年預約的月嫂市場,價格走高的月子中心……全面二孩時代,家中“二寶”的出生,大齡孕媽的增多都在助推中國母嬰市場的火爆。
不過,魚龍混雜的母嬰機構如何鑒別?廣告中的金牌月嫂“含金量”如何?名目繁多的服務項目如何定價?母嬰市場的規(guī)范和監(jiān)管也亟待加強。

資料圖:二胎政策放開后,月嫂等服務人員變得“緊俏”。圖文無關 中新社發(fā) 佟郁 攝
月嫂市場火爆
“金牌”月嫂要價近2萬,檔期已約至明年
6月的成都氣溫直逼30度,炎炎夏日里,36歲的二孩準媽媽饒露,依舊要挺著8個多月的孕肚,從單位請假去面試月嫂。而這份辛苦,她已堅持了近2個月。
“要請金牌月嫂不容易,總要親自見一面才踏實。”饒露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高齡產婦”,加之父母無法照顧,所以才決定咬咬牙,花錢給自己和寶寶請一位月嫂。
然而,現實卻讓她處處碰壁。從今年4月到現在,饒露咨詢過的月嫂中介不下10家,前后面試了8位月嫂,但依舊沒能挑出心儀的人選。
按照饒露的預期,她希望能在7月底預產期前,以2萬元左右的價格敲定一位“金牌”月嫂。“以為愿意出高價,又提前了3個月開始找來得及,可沒想到好的月嫂檔期全滿了。”饒露說。

某月嫂中介平臺公開的成都月嫂價格排行。從表中可看出,擁有五年以上從業(yè)經驗的月嫂,均價已超過15000元
這樣的窘境不是饒露一個人的難題。某知名月嫂中介平臺客服人員黃欣(化名)告訴記者:“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許多二、三線城市月嫂需求量增多,尤其是優(yōu)質月嫂,預約需提前半年甚至更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