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拉黑“炫娃狂”
“終于開學了,可算清靜了。”北京六年級家長張蓉說。
這個寒假,因為家里有事,張蓉取消了帶孩子出門旅游的計劃。結(jié)果,她竟然說自己“被朋友圈的花式‘曬娃’虐了整整一個寒假。”寒假剛開始朋友圈凈是曬孩子成績、名次的,還有曬孩子三好學生文明學生的稱號的……這一波剛剛結(jié)束,出去旅游的又開始曬了,有曬美國西海岸自駕的、有曬北海道看雪的、有曬夏威夷散步的……眼見著要開學了,又有人開始曬娃在培訓班刻苦學習了。“看著別人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既覺得自己渣:沒能給孩子安排好假期;又覺得孩子渣:怎么樣樣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張蓉說。
朋友圈幾乎成了現(xiàn)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人在朋友圈記錄和分享著自己的生活,這無可厚非,一個開放的平臺“你分享”“我圍觀”,就在這一次次的角色互換中,現(xiàn)代人完成了社交。
但是,當分享變成了有著炫耀意味的“曬”的時候,則會引來反感。
尤其是這一代以70后、80后為主的家長,他們自身受過良好的教育,育兒過程又趕上了教育理念“井噴”地出現(xiàn),被眾多教育理論“武裝到牙齒”。他們在孩子身上進行各種嘗試,試圖培養(yǎng)出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孩子,這一切使得這些家長變得更加敏感,因此,當分享變成炫耀時,矛盾便產(chǎn)生了。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認真“圍觀”了幾場“曬娃”,當我們用探尋的態(tài)度把目光聚焦到“曬”與“被曬”的家長身上時,你便能在熱熱鬧鬧的朋友圈背后體會到或酸或苦的五味雜陳,同時也能深深地感到由曬娃激起的眾多情緒中,除了祝福與羨慕外更有濃濃的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