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調(diào)研,披荊斬棘、跋山涉水。鄉(xiāng)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開路,習近平和其他干部每個人拿根竹竿,沿著河邊走。
由于過于偏僻難行,上面的干部很少去。老百姓知道是地委書記來了,就自發(fā)在路上擺上一桶一桶的清涼湯,都是用土藥材做的,讓習近平等人消暑。
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習近平說,“那樣一個地方,你去了一次,人家記你幾代”?,F(xiàn)在,老百姓還常說,當年習書記到過下黨鄉(xiāng)。
習近平多次講過,“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shù)兀ㄊ校┪瘯浺欢ㄒ鼙樗械泥l(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擔任總書記后,習近平幾乎走遍了全國最貧困的地區(qū),腳步從未停歇。十八大后僅一個多月,他就冒著嚴寒,來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難群眾。

這次考察是習近平提出的,目的是了解中國最貧困地方和群眾的真實情況。他強調(diào),不管路多遠、條件多艱苦,都要服從于此行的目的。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一大早就踏著皚皚殘雪,來到大山深處的駱駝灣村。一戶村民家里,一張土炕占去半間屋子,炕上擺著一個取暖的火盆。習近平上炕盤腿而坐,和一家人圍著炭火拉起家常。他叮囑要把小孫子的教育搞好,說希望在下一代,下一代要過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
后來,習近平又到了顧家臺村。在村委會,他同村干部、群眾、駐村干部促膝長談,共商脫貧致富之策。
這次考察過程中,習近平強調(diào),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guān)注、格外關(guān)愛、格外關(guān)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阜平之行后不久,2013年2月2日,習近平又來到甘肅定西、臨夏等地。春節(jié)前夕,隴原大地,天寒地凍。習近平繞過九曲十八彎,走進貧困農(nóng)戶。
定西以及甘肅的河西、寧夏的西海固,被稱作“三西”,古來就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稱。缺水干旱是制約這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一個主要難題。1997年,習近平曾到過“三西”之一的西海固。當時陪同人員說,到了要注意飲水安全,因為那里的水是咸的,喝了會拉肚子。
考察過程中,習近平走進農(nóng)家,特意舀起一瓢水品嘗,感受村民真實的生活狀況。這水的滋味讓習近平緊鎖著眉頭,場面感染了周圍的每個人。
之后,習近平專程來到渭源縣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視察,他對當?shù)睾碗S行的國家有關(guān)部委負責同志說了8個字,“民生為上、治水為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