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盤放松的發(fā)條。來源:受訪者供圖
“發(fā)條的拆裝,很考驗手勁兒。因為發(fā)條特別硬,加上時間久了尤其是老的機械,有很多機油好幾百年都沒動過都凝結了,不弄出來清理干凈,上弦會影響走時和功能。”
發(fā)條難擰,還會偶爾扎傷,楊曉晨直言剛來的時候差點崩潰。“大師兄”亓昊楠就教他應該怎樣做才最省勁。小步驟遇到問題,經驗多的老師傅們成了請教的對象。
許多粉絲都喜歡王津師傅儒雅的氣質,但在每天接觸學習的徒弟們眼中,他們最佩服的是師傅專業(yè)上的博學。

故宮古鐘表修復師王津。來源:《我在故宮修文物》視頻截圖
“發(fā)條安裝不上,王津老師就會告訴我三種安裝的辦法。”遇到一個丟失鐘擺的鐘表,師傅能很快地憑經驗指出它原先應該長什么樣。王津師傅常常會親手指導徒弟們怎么做,對出現(xiàn)的小錯誤,他也從不會責怪。
拆了裝、裝了拆……經過一年左右的練習,新人們還要經歷一次考核,才能真正上手宮廷文物的修復。
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向萬歷皇帝展示自鳴鐘的運作過程,也開啟了機械鐘表進入宮廷的歷史??滴鯐r期,專門從事鐘表制作和修復調試的自鳴鐘處出現(xiàn)。
故宮的古鐘表修復藝術,是宮廷里唯一綿延至今沒有斷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6月,90后的向琬從木器組自愿調進鐘表組,成為亓昊楠的徒弟。從王津師傅的第三代、亓昊楠的第四代,如今,故宮鐘表修護技藝有了第五代傳人。
以前沒接觸過機械類工作的她,現(xiàn)在也在做機芯的拆裝工作。“學的時候覺得還挺有意思的,知道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不覺得枯燥或者不快樂,好像更知道活兒應該怎么干才更好一些了。”
在這里,每個人的專業(yè)都不同:亓昊楠學的是自動化專業(yè),楊曉晨學機械工程,陳明軒學建筑,劉瀟雨的專業(yè)是珠寶設計,向琬擅長的是木器修復。
一個皇家鐘表,除了機芯,鐘殼還有外部繁復精美的裝飾,比如琺瑯、珠寶、木雕甚至織錦,所以,古鐘表修復需要很多不同的專業(yè)技術來共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