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什么是雷鋒精神?習近平言簡意賅。
他說,雷鋒精神是中國的,是中華民族的,是五千多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結合。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
“有人說雷鋒傻,那是因為他們不能理解崇高。”習近平說,“大道至簡,最崇高的精神往往孕育在最平凡的事業(yè)當中。”

日記
在寫有雷鋒日記的展板前,習近平佇立感慨,雷鋒日記里寫得是非常深刻的道理,用得都是非常樸實、婦孺皆宜的語言,老百姓都能聽得懂。
“這些話,都是金子一般的語言!”習近平強調,雷鋒把生活中的普遍道理結合到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上,很能感染人、啟發(fā)人。這也是雷鋒日記、雷鋒精神的魅力所在。

釘子
展廳里有一行雷鋒日記中的文字,習近平輕聲念出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這是影響了雷鋒一生的一句話。最早,是雷鋒與家鄉(xiāng)湖南望城縣縣委書記張興玉走在路上時,一腳踢飛了螺絲釘。誰想到,張書記上前彎腰撿起來,擦干凈后鄭重交給雷鋒,“留著,會有用處的”。一彎腰、一句話,一個老共產(chǎn)黨員的言行影響了這個年輕人的一生。
1962年去世前,雷鋒還在日記里感慨:“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yè)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
有塊展板摘抄了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精神,善于擠和鉆。”
習近平看了感觸很深:“13億多中國人、8900多萬黨員都要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