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同
2013年,哈佛大學教授、曾獲國際數(shù)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香港學者丘成桐這樣寫——
“九七回歸時看著英國國旗降下,中國國旗升上時,真是感動不已。兩百年來國家民族的恥辱終于去除了,這是我曾祖父、祖父以至父親都期望著的一天。我想中國人終于在自己的土地上當家作主,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了,殖民主義者再不能假借自由為名來欺負香港老百姓了。
但曾幾何時,我在媒體上看見的大都是抱怨和灰色的事情,實在令人失望……老百姓示威游行,抱怨中央干涉太多……我也覺得奇怪,難道中央?yún)⑴c香港的事務(wù)比當年殖民政府還要多嗎?竟然有一小撮人要升起港英旗,忘記我們的祖宗曾受英國凌辱,也忘了先烈們?yōu)閲伊鞯难?rdquo;
“認識你自己”,這則刻在阿波羅神廟大門上的格言,對今天依然有指導意義。“政治認同”,事實上對國家、社會以至于我們的日常政治生活,都已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對于港人來說,政治認同,事實上有著長期糾結(jié)的歷史。
2002年,兩名香港本地學者就撰文稱,“身份認同上的左右搖擺,心理和認知上的模棱兩可,恰好反映香港華人所處之境地、所經(jīng)歷的歷史”。根據(jù)我們曾經(jīng)引用過的香港大學學者閻曉駿的研究,香港人身份與中國內(nèi)地身份的真正區(qū)隔,事實上萌芽于1949年之后,原因則很多,主要是因為政治制度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異。
回歸以來,香港政治中曾引發(fā)社會爭論和分裂的主要議題,無不與香港社會復雜的集體心理圖景存在著重要關(guān)聯(lián),為政者不能不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