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食論
貪吃近岸魚群造成退潮后擱淺?
這種觀點認為鯨的攝食習性是其擱淺的原因。當魚和烏賊洄游近岸或回近岸產卵時,鯨群會跟蹤而至,由于貪吃,造成退潮后擱淺。
同時,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許多擱淺致死的抹香鯨的骨骼都出現(xiàn)了骨頭壞死現(xiàn)象,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它們覓食時上浮過急而付出的代價。據(jù)了解,抹香鯨可以潛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們快速浮上水面,體內的氮氣就會涌出形成氣泡。這些氣泡在組織中聚集會壓迫神經,阻塞毛細血管,導致其肌肉缺氧,甚至會影響骨骼引起區(qū)域性壞死。
向導論
頭領擱淺整個鯨群追隨赴死?
該觀點認為,鯨魚是社群性動物,通常會群體出動,群中常有某個成員充當領導,整個鯨群往往隨其一起覓食,一起避敵。當頭領沖進海灘擱淺時,其它鯨魚也會毫不猶豫地跟上去,以致整個鯨群都隨之擱淺。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鯨魚有互助的習性,若一頭鯨魚擱淺,其它同伴就會趕來相救,結果導致鯨魚群體擱淺。
返祖論
擱淺出于回陸地避險本能?
與其他觀點相比,返祖論的解釋有點與眾不同。王先艷介紹,因為鯨類的祖先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在其由陸生到完全水生的漫長歷史演變中,它們的祖先會出現(xiàn)中間類型,即水路兩棲,當它們在水里遇到危險時,就會逃回陸地躲避,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習慣。因此,鯨魚擱淺可能是出于回陸地避險的本能。
以上種種有關鯨魚為什么會擱淺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都能夠自圓其說,但是它們又都不能獨立地解釋鯨魚擱淺的原因。對于鯨魚擱淺的現(xiàn)象,恐怕科學家們還要繼續(xù)研究才能找出最終的答案。
原標題:鯨魚擱淺再度引發(fā)熱議 磁場異常使其犯方向性錯誤?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11-24/838421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