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起來的圖書資源
隨著上述信息的引爆,“共享圖書”、“共享書店”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無論是售書、共享圖書還是別的什么方式,只要書有人看就是有價值的,文化可以通過很多形式傳遞出去。”在一家私企工作的黃女士是個標準的愛書人,對共享圖書的模式很歡迎。
在她看來,共享圖書能讓圖書資源流動起來,“相對于圖書館借書,大一些的書店圖書更新頻率可能比圖書館更快、更專業(yè)一些,讀者能更借到自己想要的書”。

資料圖:讀者展示自己借閱的書籍。 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另一方面,有些書可能很貴,有一些讀者需要拿來查閱資料,但又會因為價格猶豫,共享圖書可以解決這一點,借閱流程一般比圖書館要快捷一些。”黃女士告訴記者。
“共享圖書”概念是舊瓶裝新酒嗎?
不過,記者通過采訪多位業(yè)內(nèi)人士得知,目前行業(yè)對“共享圖書”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而即便是共享書店,其經(jīng)營主體、存在弊端等諸多問題都尚在探討之中。
“簡單來說,“共享圖書”可以看作是采用借閱的方式讓圖書在不同讀者手中流通。有人認為,這種是一種新的借閱模式,能有引起讀者關注進而提升其閱讀興趣,大有好處。”一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但一些專家提出,有的‘共享圖書’只是噱頭,新瓶裝舊酒而已”。
作家、出版人、出版營銷專家三石認為,當書店變身“共享”,從現(xiàn)在的業(yè)務模式來看,,與圖書館借閱和一些小書店早就有的租書業(yè)務并無多大不同,“而現(xiàn)在的“共享書店”收取押金并有越期罰款制度,而很多圖書館是公共事業(yè)所有圖書都是免費的,這個共享就無法精準界定”。

資料圖: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書店生意火爆,眾多讀者前來挑選書本借閱。夏瑩
“所以,有圖書館界人士提出,現(xiàn)在一些共享書店,實際上只是一個概念,就好比以前投放的流動書亭,也可以掛上‘共享’的名頭,只是換個說法而已。”三石解釋道。
三石認為,“共享圖書”模式要擴展,一定要慎重,要設計好商業(yè)模式,不僅僅是提出概念而已。“有出版社人士和我討論共享話題,出版社普遍的擔憂是共享圖書誰來買單。說白了,圖書館的圖書是國家專項資金購買后提供借閱,而國有書店的書都是出版社寄銷的,書店賣掉圖書才結出版社所賣圖書書款,賣不掉的都可以退給出版社。那么,讀者反復借閱后破損的書由誰承擔,就算讀者只借閱過一次,那退給出版社時也不是新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