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切難掩現(xiàn)世焦慮
“家長的焦慮,有些出于實際的情況。”彭曉蕓分析,有些家長自己生活艱辛,好不容易達到目前的生活水平,覺得孩子很容易“掉隊”,難以保住自己奮斗出的一切。
但有些焦慮在彭曉蕓看來是“虛假的”,她分析稱,這些焦慮都是培訓市場制造出來的。“層層加碼的消費攀比,導致很多家長不花錢心不安,擔心自己沒有使出全力,從而對不住孩子的成長。”
反映到當下80后家長的身上,有觀點認為,盡管他們中的不少人文化層次并不低,物質條件也遠勝上一代,但他們在育兒問題上似乎比自己的父母輩要焦慮、手足無措得多。
究其原因,彭曉蕓認為,80后家長多是獨生子女,加上這一代城市家長大學生比例已經(jīng)相當高,知識越多就越容易精細化育兒,他們比上一代家長有見識,認識到育兒不僅僅是養(yǎng)大孩子,還要承擔教育的責任。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金小紅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則認為,現(xiàn)實的生存及競爭壓力,經(jīng)由家庭傳遞給孩子,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們認為多給孩子準備競爭資本可以緩解未來競爭的壓力。
“孩子對于一些家庭的意義,已經(jīng)超出單一的親子關系,承載著家族的希望和歷史使命。”金小紅表示,正是有這樣的觀念,加上大多數(shù)家庭目前只有一個孩子,多以家長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小孩身上,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壓力。
在北京一所重點小學的家長群里,家長們每天討論著學校的入學條件、伙食水平,互相打聽孩子參加課外班的情況,彼此交換著教育觀念,其中還不乏一些租房信息,有家長希望住得離學校近一點,方便接送、照顧孩子。
“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y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寄厚望于孩子身上。”該家長群的群主費先生對中新網(wǎng)記者說,家長群不用怎么組織,就會有許許多多人主動加入進來。
在費先生看來,這年頭,誰也沒有比家長更關注自己的孩子,他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家庭和學校怎么畫,孩子將來就會是什么樣。”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費先生坦言,父母就是這樣的,尤其是中國父母。(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11-21/838143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