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排隊候審
我們所在的昌平區(qū)從5月16日起現(xiàn)場提交并審核材料。需要審核的材料包括務工就業(yè)證明、實際居住地址證明、居住證、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出生證明。
其中,務工就業(yè)證明包括:(1)單位出具的蓋章的工作證明(在職證明);(2)2016年12月~2017年3月的社保記錄,網(wǎng)上直接打印即可;(3)營業(yè)執(zhí)照/法人證的復印件并蓋章;(4)勞動合同原件和復印件。
實際居住地址證明包括:(1)居委會開具的《實際居住地證明》;(2)房產(chǎn)證原件和復印件(要從封面復印到最后一頁);(3)租賃合同,2016年的租賃稅憑證,以及房主的身份證和房本的原件、復印件。
有經(jīng)驗的同事建議我們早一點去社保所排隊。前年她家孩子上學,家里人夜里一兩點就去排了;而此前一天他們凌晨四五點鐘去排隊,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排不上當天的號:社保所每天只發(fā)40個號。這跟我們居委會阿姨說的一樣。阿姨說,你們最好夜里12點一過就去。同事說,幾百萬的房子都買了,不就為了今天嗎?能早點,就盡量早點。
我們剛從海淀區(qū)正式搬到昌平區(qū)還不到一個月,各種環(huán)境都還很陌生。居委會阿姨很詳細地描述了排隊交審核材料的地址,但保險起見,我們決定還是提前去一趟看看地方才放心。
我們是5月15日晚上8點多去社保所踩點的。找了一圈沒找到入口,給居委會阿姨打電話,才知道并不在社保所門口排隊,而是在旁邊的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門前空無一人,走近了發(fā)現(xiàn)門前已經(jīng)有人擺上了一個小凳子,上面粘著一個紙條——“排隊用”。確定就是這里了。
我們翻了翻汽車后備廂,只找到了孩子冬天用的一個椅墊和工具箱,找到了一張畫畫用的白紙,寫上“排隊用”,又找到一張硬紙板,寫上同樣的字樣。想了一想,在兩張紙上寫了電話,以示紙條的所有權。拿來車里備用的保險安全帶,挺沉的一卷,壓在紙條上,正好。
照個相吧。留個證據(jù),更是歷史的見證。想了想,把孩子們也留在鏡頭里吧。今年是菲菲,再過4年,該輪到菲菲的弟弟喬治了。當然,前提是菲菲的審查順利通過。
回到家,她爹說起跟他一起打籃球的球友在朋友圈里發(fā)的信息,說5月15日下午,昌平區(qū)回龍觀的家長們已經(jīng)自發(fā)排隊發(fā)號,他自己已經(jīng)排到73名了。一看照片,果然如此。家長們(以老人為主)已經(jīng)搬了小板凳排了很長的隊伍,有的家長在旁邊支起了帳篷。
本來想讓她爹在家睡一覺起來凌晨一兩點鐘再去排隊的,這下也不放心了,收拾好枕頭、被子、御寒衣物就讓他趕緊出門。她爹開玩笑說,看這架勢是要把我往外趕啊!
沒辦法,不是我趕你,是形勢逼人呀!
晚上10點多,她爹就出門了,11點多又回來一趟,說蚊子太多,咬了好幾個包,回來找花露水。后來帶了一瓶“蚊不叮”、一瓶防蚊液和一包蚊香出門了。他開車去的,預備把車停在旁邊,用凳子占座,然后回車里睡。
我們約好,她爹先排著隊,我早晨5點去接應他。
給她爹找完東西躺下,睡不著。起來給老二把個尿,又躺下,過了好久,才迷迷糊糊地睡了。夜里驚醒三四回,生怕錯過了鬧鐘。每次醒來,又過好久才睡著。凌晨4點,鬧鐘響了,困意正濃,也顧不得了,掙扎著起來。一邊洗漱一邊想著,也不知道她爹夜里睡著了沒有,蚊香管不管用,排隊的人多不多?
我5:15到了社保所,現(xiàn)場已經(jīng)有了一列十幾米長的隊伍。遠遠看到我們家的小椅子和坐墊牢牢地占據(jù)了第二位,心里就踏實了,開始跟“左鄰右舍”聊起來。
大家聊的話題,大多是自家的房子什么時候買的,多少錢買的,配套的小學怎么樣,以及老家的教育狀況,為什么在北京不回老家之類的話題。
但更多的是在交流著各自準備的材料。怎么你的材料看起來那么多?我的只有一點點。哎呀,我的居住證只復印了正面,反面沒印。哎呀,房產(chǎn)證只印了內頁,沒有印封面,怎么辦?雖然知道居住證的反面和房產(chǎn)證的封面一樣,并沒有實質內容,可是,萬一要呢?但凡有一點閃失,這些天來的準備工作都白做了。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一點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會引發(fā)一陣騷動和不安。
早晨6點左右,我們發(fā)現(xiàn)居住證只印了正面。旁邊的人都催促我們去把反面也印上。“哎呀,這下可麻煩了。”有人說。一聽到這話,心里又開始緊張起來。哪里有可以復印的地方?復印店不會這么早開門的,最早也得八九點吧?萬一開始審查了還找不到復印的地方怎么辦?她爹騎著自行車四處轉悠,終于在一個連鎖酒店里找到了可以復印的地方,是的,只有酒店可以24小時提供這樣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