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新的航天員選拔和訓練將有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立項以來確立了“三步走”戰(zhàn)略,即:第一步,發(fā)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fā)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guī)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周建平說,“第三步”的目標是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間站,屆時將支持單個乘組長期飛行和多個乘組接續(xù)飛行。
太空站的建設意味著航天員任務的增加,周建平表示,航天員的隊伍要擴充,新一批航天員選拔時還將擴充類別。
周建平表示,過去主要是選出航天駕駛員,今后航天員隊伍里也包括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等。
“中國近期將根據(jù)載人航天任務進程情況,安排新的航天員選拔和訓練。”周建平說。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在去年底曾表示,隨著空間站工程任務的啟動,未來的建造和運營需要我們有一個規(guī)模合適、結構合理的一支航天員隊伍。關于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目前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選拔的總體方案,計劃在2017年正式啟動。
“為了滿足空間站任務的需要,選拔的范圍會擴大,不僅要從空軍的飛行員中選拔出航天駕駛員,也要從航空航天相關技術的專業(yè)領域中選出工程技術人員,來擔當航天飛行工程師的職責,該工作目前進展比較順利。”黃偉芬。
同時,周建平還透露,中國將在今年發(fā)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未來載人深空探測方面我們也在積極研究。”周建平說。
最 新 動 態(tài)
“天舟一號”任務動力系統(tǒng)全面進入發(fā)射場準備階段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了解到,承擔發(fā)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任務的長征七號動力系統(tǒng)試驗隊,9日抵達海南文昌發(fā)射基地,將與負責飛船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的試驗隊員聯(lián)合開展工作,標志著“天舟一號”任務動力系統(tǒng)后方準備已經(jīng)全面完成。“天舟一號”將于4月中下旬擇機發(fā)射。
航天六院院長劉志讓說,此次飛行試驗任務的最大亮點,要數(sh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實驗室交會對接后完成推進劑補給,即所謂的“太空加油”。這是世界范圍內的難題,目前也僅有俄羅斯和美國等航天強國有類似的工程應用。
2011年“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完成交會對接之后,該院即正式啟動了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的攻關。經(jīng)過多年的自主創(chuàng)新和試驗研究,空間實驗室推進劑在軌補加系統(tǒng)關鍵單機——空間壓氣機和液路浮動斷接器獲得重大技術突破,這不僅填補了中國航天領域的空白,還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自主掌握空間補加核心技術的國家。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新成員和重要組成部分,為空間實驗室和中國未來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承擔空間推進劑、航天生活物資、科學試驗設備及航天員用后的廢棄物運輸工作。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3-11/817113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