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的喜憂
10月28日晚,郭川近百位北航校友和部分青島市民,在青島奧帆中心的燈塔下,用跳躍的紅燭擺出“郭川平安”的字樣。
同一天,1900公里外的深圳,正在參加第十屆中國杯帆船賽的宋坤和船隊的12位水手,在海上一起聽葡萄牙詩人安德拉德的《海,海和海》,并為郭川祈禱一分鐘。
宋坤是中國女子環(huán)球航海第一人,中國帆船的另一位標志性人物。2013年,單人環(huán)球航海后,郭川被稱為“現(xiàn)實版的少年派”。他在一個詩歌類的微信公眾號里,朗誦了那首詩。“我同樣不知道什么是海。”在朗誦的開頭他解釋說,“海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對于海洋,朱悅濤曾有過一個雄心勃勃的奧運“三步走”計劃——“先跨國航行,然后中國沿海航行,最后環(huán)球航行。”
2004年,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伙伴城市,青島希望通過帆船打造城市品牌。時任2008年奧帆委綜合部部長的朱悅濤希望用3年時間,“干三件轟轟烈烈的大事。”
但因為缺乏了解,對航海的安全性、科學性完全沒有了解,“是閉門造車,干想出來的。”朱悅濤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用青島話說就是‘彪’(傻)。”
國內(nèi)幾乎沒有停靠帆船的碼頭。盡管這里有國家體育總局青島航海運動學校,但青島的海面上也很難看到帆船。
朱悅濤從上海一個帆船銷售代理手里,談下了一條亨特40帆船。這艘船成為國內(nèi)第一艘注冊的遠洋帆船,代碼“001”。
他沒有找帆船運動員。奧運會比賽都是小船,像是汽車的場地賽。遠洋航海則都是大帆船,類似越野賽和拉力賽,“不是一個等級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他找到了郭川。
那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控制器專業(yè)畢業(yè)的郭川,辭去了副局級的職位,沉迷于滑雪、航海等極限運動。
“我斷定那時的他還不具備遠航能力。”但倆人一拍即合,希望干一件“前無古人”的大事。
在朱悅濤的策劃下,郭川分別于2004年和2006年,完成了中日下關(guān)友好航行和“中國沿海行”。
朱悅濤印象最深的是郭川在到達下關(guān)的歡迎儀式上的發(fā)言。他擔心不善言談的郭川“政治水平不夠”,提前擬好了發(fā)言稿。郭川沒有朗誦那些“意義深遠”的官方語句。
他說,“我6年前來過日本,坐飛機兩個小時的事兒;6年后,我以一種最原始的方式,冒著最大的風險,在海上走了6天,又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我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一個青島市民對下關(guān)人民的情誼。”
樸素又浪漫的言行,以拓荒者的姿態(tài),推開了一扇面向海洋的門。“日本人的贊賞,讓你真切地看到文明和文明的交流。”朱悅濤對新京報記者說。
但兩趟遠航結(jié)束,朱悅濤打了退堂鼓,“環(huán)球航海需要的技術(shù)和資金都太難。”
除了海上不可預測的危機,職業(yè)帆船在陸上也阻力重重。市里領導疑慮,一葉扁舟,船毀人亡誰負責?企業(yè)不屑一顧,船翻了,企業(yè)形象往哪擱?保險公司也不敢接單,“沒有這個險種,因為風險太大。”
最慘痛的例子是當初與他合作的帆船代理商——“帆船已經(jīng)讓他賠得傾家蕩產(chǎn)”。
但郭川希望走下去。2006年,41歲的郭川,決定去歐洲學習。理由簡單:他不想只做形象代言,“希望把愛好變成一個真正讓別人信服的東西。”
先把自己活出來
10月27日,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暫停搜救郭川后,郭川親友、校友和團隊成立了救援指揮部。通過民間力量,先后協(xié)調(diào)了廈門遠洋“瑞安城”號和一艘日本輪船進行搜救。
“目前夏威夷附近的海水溫度在25攝氏度以上,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決不放棄!”10月28日下午,郭川的妻子肖莉聲明稱,郭川團隊和親友正在聯(lián)絡美國當?shù)貙I(yè)的民間救援組織,準備在海面以船載直升機方式進行地毯式搜救。
作為郭川的粉絲,曲志國一直關(guān)注著搜救信息。
2009年,曲志國在青島一家都市報做校對。35歲的他從沒有離開過山東省,每晚扎在報紙堆里圈圈畫畫,生活平淡而稍顯沉悶。直到他從報上看到了克利伯環(huán)球帆船賽的船員招募廣告。
那是一項打有郭川印記的賽事??死鞘澜缟弦?guī)模最大的業(yè)余環(huán)球航海賽事。2005年,正在籌辦2008年奧運會帆船賽的青島成為國內(nèi)首個與克利伯結(jié)緣的城市。郭川成為第一位參加這項賽事的中國人。
曲志國報了名。他想要為即將出生的孩子,“干一件偉大的事”。沒想到參賽的最后關(guān)頭,簽證被拒簽。直到2011年,他才和宋坤等共6位中國籍船員,開始一段歷時2個月的克利伯遠洋航行。
曲志國與郭川僅有過兩次會面。
2012年,郭川開始單人不間斷環(huán)球航行,曲志國帶著女兒登上朋友的船,送郭川出海。臨行時,郭川說,“沒有遠方,只有故鄉(xiāng)。我一定回來,明年春天見!”人群激昂中,幾十艘船在海面劃出波瀾,把他送出很遠。
2013年,曲志國再見郭川時,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huán)球航行的世界紀錄已經(jīng)誕生。郭川在奧帆中心,向來訪者示范升降帆。曲志國懷著崇拜的心情,走過去問候他。
曲志國開始接觸克利伯的2009年,郭川正在完成從業(yè)余到職業(yè)航海的跨越。
2009年,他與抑郁癥同行,完成了2008-2009年賽季的沃爾沃環(huán)球帆船賽。此后,為了擺脫中國元素帶來的名利,他決定開始環(huán)球挑戰(zhàn)。“我要做到名副其實。”郭川曾對媒體表示。
陳小曾見過郭川為之付出的代價。2011年,她協(xié)助旅游衛(wèi)視,跟拍在法國拉羅謝爾港訓練的郭川。彼時,他備戰(zhàn)的是一個跨大洋航海的經(jīng)典賽事——橫跨大西洋迷你帆船賽。
“每天兩點一線,吃的東西非常單調(diào)。” 在陳小的印象中,郭川過的是一種苦行僧式的留學生活——早上8點到港口修船、訓練,晚上7點多回去查郵件、給懷孕的妻子打電話。
因為當時沒有團隊,孤身一人備戰(zhàn)的郭川,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精力消耗,早中晚三餐吃的都是淋了西紅柿醬的法國肉丸。
作為賽事歷史上出現(xiàn)的第一個中國人,郭川曾一度領先,成為最大的“黑馬”。同時,他也遭遇險情,與死神擦肩而過。
陳小覺得,郭川很像《月亮與六便士》里的畫家,“放棄了從前優(yōu)越的生活,走向了一條充滿挑戰(zhàn)的路。”她起初不太理解,為了比賽,郭川曾錯失了照顧父親的機會。
“通過他的行為,我的生命觀有改觀。”陳小告訴新京報記者,郭川會讓你意識到自己首先是一個人,“你要為自己負責,要先把自己活出來。”
2013年初,歐洲發(fā)行量最大的權(quán)威帆船雜志《風帆與帆船》寫道:現(xiàn)代遠洋航海這門技術(shù)正在變得全球化,48歲的郭川從一位工程師變身為中國最頂尖的水手之一,他用行動證明中國的航海運動正在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