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狀況不佳是無法回家主因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不只是象征團圓的中秋節(jié),春節(jié)、端午節(jié)以及九九重陽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大多數老人也是在養(yǎng)老院度過,一般都是家屬前來看望陪伴,但回家團圓的情況很少。
對于入住養(yǎng)老院的老人來說,節(jié)日往往是情緒波動的敏感期,一些老人會因無法回家團聚而鬧情緒。一位養(yǎng)老機構的負責人舉例說,前幾天,一位陳姓老人中午起床以后,就莫名其妙地鬧起了情緒,找各種原因罵護理員,“把護理員都罵哭了”,經過安慰了解以后,才知道老人是想回家了,老人說:“我就是特別想回家看看。”
據了解,造成多數老人不能回家團圓的狀況,其實存在多種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多數老人的健康狀況不理想,如果回家,免不了會來回奔波,對老人身體方面的消耗太大,子女往往不愿意這樣。而且,對于那些非自理老人而言,雖然可能回家的愿望非常強烈,但是家人確實無法周到地照顧他們。此外,也存在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比如一些老人的子女在國外工作或定居,“根本不在身邊”,確實無法與老人團圓。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還發(fā)現(xiàn),一些老人因對子女的體恤之情,主觀上就不愿意回家。在一些自理老人的觀念中,覺得子女好不容易休假,能夠休息幾天,自己回家反而會給他們造成生活上的負擔。他們可能會和家屬吃個中飯,但不愿意回家呆過多時間。
養(yǎng)老院組織多種活動陪老人過節(jié)
為了讓不能回家的老人同樣能感受到節(jié)日的氛圍,許多養(yǎng)老機構也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讓老年人參與進來。光大匯晨朝來老年公寓就組織了中秋聯(lián)歡會,由工作人員和老人共同設計了“老年朋友來相會”、“琵琶行”、“明月幾時有”等多個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讓老年人在院歡度中秋。
此外,也有養(yǎng)老機構組織老年人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中秋月餅。
相關新聞
百余失獨老人搭伴過“團圓節(jié)”
本報訊(記者 鄭林) 中秋節(jié)前夕,“愛心傳遞熱線”舉辦了失獨老人搭伴過中秋活動,讓120余位失獨老人在“團圓節(jié)”里不再感覺孤單。此外,為了感謝志愿者長期以來對他們的關愛,失獨老人還給熱線的明星志愿者過了生日。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除了長期參加熱線組織活動的本地失獨老人外,還有很多第一次參加活動的外地老人,“差不多一半的叔叔阿姨是從看到我們的活動通知從外地特意趕過來的”。
在活動現(xiàn)場,當“愛心傳遞熱線”的志愿者李菁菁還在忙前忙后張羅的時候,失獨老人們就悄悄地從幕后推出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很多老人還拿出了一早準備的小禮物,這一幕,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心中暖融融的。
“正是這些愛心人士,為失獨老人撐起一把大傘,讓他們在‘大傘’的關注和保護下,結交朋友,感受社會各界的關愛,溫暖他們的心。”愛心傳遞熱線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樣的志愿者還有很多,他們用無私的愛來關心與愛護失獨的老人,通過愛心傳遞熱線這個公益平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