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
“刷數(shù)據(jù)”式的紀錄背后有扭曲的政績觀
再過幾天,就是11月9日“吉尼斯世界紀錄日”。,然而,原本旨在鼓勵人們挑戰(zhàn)自我、超越極限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最近幾年在中國卻似乎有點變味。
近幾年全國各地申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很大一部分可以歸為“人海戰(zhàn)術(shù)”與“錢海戰(zhàn)術(shù)”兩類。前者諸如上千人同時“冰桶挑戰(zhàn)”,上萬人同時洗腳、打麻將等,后者則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沙發(fā)、最大的皮鞋、最大的火鍋甚至最大的包子。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靠“人海戰(zhàn)術(shù)”與“錢海戰(zhàn)術(shù)”打破世界紀錄并非難事。但如此“刷數(shù)據(jù)”式的紀錄背后,究竟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人的創(chuàng) 新意識,還是迎合了某些企業(yè)“抓眼球”的炒作心理以及個別地方官員扭曲的“政績觀”?由此造成社會財富與公共資源的浪費,究竟應當由誰埋單?
[一種聲音]
吉尼斯求多求大求怪鼓勵浪費?
吉尼斯紀錄有求多、求大、求奇、求怪的傾向,一些人為迎合這一要求,浪費由此而生。
在德國,有人花兩年時間制成了一雙相當于247號的巨鞋,其長1.65米,被載入1998年的吉尼斯紀錄。中國人則于2001年制出了有2.4米長的皮 鞋,一只鞋竟用去8張牛皮。2005年,在中國臺灣,有人費時10個月,完成了一雙超大木屐,其長2.84米,寬1.19米,高為0.43米,比單人床還 大,每只鞋重達690千克,真是“巨無霸”!這樣的鞋耗時耗工耗料,但根本沒有實用價值。
2005年7月,英國廚師在一個特制的大鍋中燒出了重達10噸的咖喱飯,創(chuàng)造了新的吉尼斯紀錄。2005年4月,有一個長30米、寬6米的“世界第一蛋糕”亮相北京。
在廣西南寧,有長達201米的“世界卷粉王”。黎巴嫩誕生了一根長達720米、可供10000多人美餐的巨型三明治。臺灣高雄市曾有13000人同時吃早餐的吉尼斯紀錄。廣東深圳市則有13000人同時吃“大盆菜”的世界之最。
一些人為適應吉尼斯的要求,不得不努力去浪費人力和資源。2005年2月20日,遼寧沈陽市街頭出現(xiàn)了一只重達4噸的大元宵。說明牌上寫道,這只元宵用去 糯米1420千克,果仁餡380千克,由10位師傅歷時15天在露天制作而成。但這個大元宵沒有更大的鍋來煮熟它。而且,大元宵從制作到“展覽”都是在露 天進行的,也沒人愿意再“享用”它,只能一棄了之。
沈陽的另一杰作是,2005年8月12日“我國首次整體按照皇家禮儀展演滿漢全席”,“共展出冷熱葷素196道菜,動用演員80余人、高級廚師30余人,前后耗費資金20余萬元”。然而,兩天后,這些僅僅被二三百人“參觀”過的美味佳肴就倒進了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