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AZ、BNT、莫德納三家疫苗注射后的副作用,主要三大癥狀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稱AZ副作用最低、莫德納最高。臺灣政治網(wǎng)紅“宅神”朱學恒表示,指揮中心日前拿出一個表格比較各種疫苗的好壞,讓人覺得好像有一半的人打了就會有這些不良反應,他認為表格做錯了。其實美國施打疫苗會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比例非常低,大家不要自己嚇自己。
朱學恒25日在其社交平臺上直播表示,打疫苗一定會有免疫反應,如發(fā)燒、頭暈等,不發(fā)生奇怪的狀況都還算好。臺灣指揮中心一直強調所謂的不良反應,是非常錯誤的事情;他認為,在臨床實驗做到二期、三期,不良反應的比例不對,參考的數(shù)據(jù),跟到田野施打疫苗不一樣,但并不是說臨床實驗不良反應的數(shù)字不能參考,但是比例就會比較高。
505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6月來臺,朱學恒指出,前幾天指揮中心拿出一個表格比較各種疫苗的好壞,本意是想說AZ其實好棒棒,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但他看到表格發(fā)現(xiàn)莫德納表現(xiàn)最差,每個不良反應比例都比AZ高;不禁酸說,那你買500萬劑莫德納疫苗,還宣傳個半天干嘛?
朱學恒指出,這張表格做錯了,會導致民眾有錯誤的理解。第一, 疫苗只要過了三期以后,真正致死的機率并不高,重點在于防護力,防護力低,副作用再低,也沒有達到效果。把這個副作用拿出來比較,真的沒有意義;第二,表格做得好像有一半的人打了會有這些反應,這不是嚇死人;第三,三期實驗的狀況跟實際上臨床的狀況并不一樣。
朱學恒指出,美國CDC在2月19日出版的疫苗施打第1個月報告,是他們實際施打疫苗1個月、逾1300萬劑之后的結果,有嚴重不良反應的有640人,比率為十萬分之4.639。其中回報的死亡案例有113件,其中有78件是在長照機構里的成員。實際上會有不良反應的比例非常低,所以大家不要自己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