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lián)合報》17日社論指出:近幾年,在小確幸、物美價廉、全球最自由的標簽加持下,臺灣人對臺灣形象充滿了美好的耽溺和幻想。然而,蝶戀花賞櫻團的一場車禍,卻狠狠撕開了這些虛假的包裝。老舊的車輛,過勞的司機,廉價而不安全的旅游,人頭和公司的地下潛規(guī)則,虛有其表的法規(guī)和空洞的執(zhí)行,在在暴露了鏡里的美好只是假象。
33人喪命的車禍現(xiàn)場,慘絕人寰。但更令人不忍卒睹的,則是臺灣數(shù)十年不變的制度破洞,官場難改的推托之詞,以及看不到進步的“法治”。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賞櫻團死傷慘重主要是許多人被拋到車外,大家才驚覺,臺當局竟未規(guī)定乘坐大客車要系安全帶。就更別提,許多游覽車連安全帶都沒有安裝,有些搖搖晃晃的座椅更僅以鐵絲草率固定。如果連安全帶的錢都要省,那么,臺灣怎么可能走進行車紀錄卡管理的時代?
臺灣竟然長期保留了沒有安全帶的拼裝車,并帶進了21世紀。請想想:臺灣原地踏步了多久?再看,拼裝車的存在至少已有3、40年歷史,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整車進口的關稅遠高出零組件進口關稅甚多。此一差別稅率,當年是為了扶植島內(nèi)車體工業(yè)而發(fā);但臺灣加入世貿(mào)組織已17年,這項規(guī)定仍文風不動。試問,17年來,臺灣的“立法”和行政部門做了什么?
肇事的車輛是一部19年車齡的沃爾沃大客車,這是一個微妙的隱喻。這部車是1998年出廠,當時正值臺灣經(jīng)濟高峰,業(yè)者買入這部名牌進口車輛時,應該是雄心萬丈。誰料,19年后,這部垂垂老矣的客車仍未淘汰,卻淪為專跑“一日游”的廉價行程而不幸出事。車主當年購車,以為臺灣經(jīng)濟將蒸蒸日上,誰知19年來臺灣卻是一步步陷入泥淖。臺灣去年的平均“國民所得”,已倒退回19年前的水準;這樣的巧合,真是一記當頭棒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