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國民黨出現(xiàn)“主流”、“非主流”的政爭。洪玉欽當時屬主流陣營,一路捍衛(wèi)李登輝的本土政策。由于他對本土立場的堅持,因此在連戰(zhàn)、馬英九、吳伯雄擔任主席的時期,他都曾在中常會上建言,要求將“中國國民黨”改名為“臺灣國民黨”,雖然提議都造成重大爭議話題,卻也屢遭反對,提案不了了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洪玉欽卻也是積極促進兩岸交流的重要人物。今年5月底南寧市副市長吳煒所率的經(jīng)貿(mào)考察團,還特別到臺南拜會洪玉欽及臺商代表,可見洪玉欽并沒有局限在本土思維。
1987年,洪玉欽曾獲黨內(nèi)提名,競選臺南縣長,與民進黨的陳唐山對壘。但陳唐山將自己成功塑造為“新臺灣”的代表,洪玉欽慘敗。所以他連任“立委”,并在1999年他出任政策會執(zhí)行長,與新任“立法院”正副院長王金平、饒穎奇一起運籌帷幄,與民進黨抗衡,直到04年落選后,才將政策會執(zhí)行長職務交給曾永權(quán)。
值得注意的是,每逢“立委”敗選,從政之路遭到阻斷,洪玉欽總能在黨內(nèi)中常委選舉中大放異彩,多次當選第一名中常委,恢復政治發(fā)言的空間,包括這次中常委選舉亦然,沒有意外。
有人分析,洪玉欽平日積極經(jīng)營基層,出手大方,所以能在黨內(nèi)選舉屢次獲勝。但臺南縣綠大于藍,民進黨執(zhí)政后尤甚,讓擅長打“組織戰(zhàn)”、“樁腳戰(zhàn)”的洪玉欽陷入苦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