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匡宇
2017年末,蔡英文在年終媒體茶敘中拋出“三不”兩岸立場,指責大陸“武力擴張”,合理化其“防務自主政策”,并向大陸喊話“不要動武”。綜觀蔡全年兩岸政策談話,其立場越發(fā)空洞、虛偽和保守。
蔡英文兩岸政策調門漸長,內容更虛
一是借年終談話秀肌肉、放空炮。蔡英文上任兩年來,由于在兩岸政策和島內施政方面皆乏善可陳,在消極回避心態(tài)下,將“元旦談話”慣例改為“年終媒體茶敘”,涉兩岸、“防務”內容大幅增加且相互裹挾,透露出的信號值得注意。其一,借自制武器展示向大陸示威。此次談話選擇在臺灣航天研發(fā)重鎮(zhèn)“中科院龍園園區(qū)”舉行,展示了臺灣自制的“騰云號”無人機及高教機模型、去年曾爆發(fā)“誤射”事故的“雄三導彈”以及被稱為“臺灣版戰(zhàn)斧”的“雄二E型巡航導彈”。蔡幕僚特意向媒體放話稱,這是要給大陸看到其“防務自主”的決心。其二,污蔑大陸軍事擴張,寬慰自己“大陸不會動武”。蔡一開始就將矛頭直指大陸,稱“大陸軍事擴張影響區(qū)域安全穩(wěn)定”,臺灣因此要“合理增長防務預算”。同時,蔡又稱“大陸領導高層是理性決策者”,不應考慮任何對臺動武可能性。其三,妄稱“新三不”維持臺海穩(wěn)定局面。蔡稱其上任以來兩岸關系“維持基本穩(wěn)定”,并稱未來兩岸關系“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走回過去國民黨威權時代不相往來的老路”。
二是蔡英文兩岸論述本質不變而姿態(tài)百變,僵化保守且愈加強硬。回溯蔡英文涉兩岸關系的談話,從沒有脫離其就職演說和民進黨“臺獨黨綱”的本質,可謂百變不離“獨”宗,并有愈加與大陸對抗的傾向。其一,頑拒“九二共識”。蔡英文在2016年末提出“新四不”的論調,2017年初又拋出更偽善強硬的“兩張答卷”和“三新”論述,要求兩岸以“新的規(guī)范框架和互動模式”因應所謂區(qū)域“新情勢”和兩岸“新答卷”,其本質仍是妄圖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收割兩岸交流成果,尋求兩岸“無共識的互動”。其二,制造“維持現(xiàn)狀”假象。2017年10月底,蔡英文在“兩岸交流30年研討會”上看似回應十九大,但其發(fā)言強調“雖無互動認識,仍能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在年終記者會上,其又一廂情愿地用“三不”否認兩岸現(xiàn)狀,搶奪大陸推動民間交流的功勞,用“維持兩岸穩(wěn)定”來自我麻醉、欺騙民眾。其三,升級對抗姿態(tài)宣示“以武拒統(tǒng)”。在“互動新模式”之后,蔡又試圖通過“三新”向大陸打“民意、民主、國際”牌,意圖棄守轉攻,爭奪“兩岸對等博弈”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實際上,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愈發(fā)混亂、保守,這說明其對大陸的政治意志、戰(zhàn)略能力和當前形勢存在嚴重誤判,其兩岸政策不是求兩岸和平發(fā)展,而是為“柔性臺獨”護航,為“法理臺獨”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