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蔡英文當局希望借助美國力量破解當前的執(zhí)政困局
自李登輝執(zhí)政后期開始,在“臺獨”分裂勢力的不斷干擾下,臺灣早已深陷困境。島內政壇藍綠對立、經濟“自甘墜落”、文化認同混亂、社會族群撕裂,即便是他們標榜的“民主”也早已異化為“民粹”。重新執(zhí)政后,為進一步清算國民黨、加速“去中國化”,蔡當局更力推所謂的“轉型正義”。島內的積病沉疴正在加劇,各界反彈在所難免。蔡英文執(zhí)政滿月時的低民調便已證明一切。
“內力不足靠外援”。蔡當局要想繼續(xù)推行其錯誤路線,亟需外來勢力支持,而其求援的目光投向了美國(日本背后仍離不開美國)。美國基于“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整體需要,近期對蔡英文當局也確實給足“面子”。美國官方肯定“目前為止,蔡英文在言行一致方面做得很好”,“非常滿意”美臺關系,甚至表態(tài)支持臺灣參與國際刑警組織等國際組織。美軍方也一再釋放加強美臺軍事合作的信息,公開支持蔡“潛艦自造”政策。在兩岸關系方面,美方不僅試圖在“九二共識”議題上為蔡英文解套,而且一再對大陸施壓。至于蔡當局力推的“新南向政策”,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梅建華更稱,“這個政策非常明智”,美國“非常支持”。
盡管美對蔡支持很多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且基于中美關系大局,也難有更多實質動作,但這無疑會讓綠營產生“安全感”或精神慰藉。事實上,綠營原本也未必指望美方有什么實際行動,因為他們有足夠能力將美國各種聲音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解讀,并將之放大為美國主流聲音,甚至描述成美國既定政策,以構建蔡英文當局的政策、戰(zhàn)略已得到美國支持背書的社會氛圍。一旦自我陶醉,綠營又可將之作為持續(xù)推行“臺獨”分裂路線的依據,做出更偏頗的選擇。
總之,綠營推行“聯美”之策,一方面基于其政策路線與美國“亞太再平衡”有契合點,另一方面基于“臺獨”分裂陰謀,即便明知要付出代價,但仍不惜飲鴆止渴。(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