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如三秋
蔡當局只能“維持抱怨現(xiàn)狀”
民進黨就任一個月,在野的國民黨行禮如儀舉行一場記者會,痛批新當局政績不佳,而新當局相當“負責”地也舉行一場記者會,并發(fā)出千字文嚴正駁斥。這兩場記者會十足反映“維持抱怨現(xiàn)狀”的病癥。
自詡“最能溝通”的蔡當局,一上路就卡在“溝通”。從開放美豬擋不了、端午“國道”夜間照收費、重啟“核一”不排除、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長照財源等,無一不是未經“溝通”就脫口而出,連蔡英文選前一再聲言的年金改革,僅僅是參與的“改革委員”名單攤開都讓人傻眼,而且,沒人知道名單是從哪里迸出來的?
一個假日兩套標準
小英能不被翻桌嗎?
為了照顧勞工,勞動部門推出落實周休二日、休息日加倍給薪并同步刪減“法定假日”方案,結果民進黨自家民代不買賬,勞工硬是比軍公教多出七天法定假日,讓企業(yè)主大罵,“教師節(jié)老師不放假,勞工放假是什么道理?”甚至直言明年不修法要“翻小英的桌”,年金改革是要拉近勞工與軍公教的退休待遇,一個“法定假日”都搞成“兩套標準”,也的確是“天才級”施政。
看看勞工恢復的七個“法定假日”是哪些:“革命先烈紀念日”(青年節(jié))、“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jié))、“臺灣光復節(jié)”、“蔣公誕辰紀念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行憲紀念日”、“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之翌日”。這些“法定假日”,從陳水扁開始予以取消,馬英九執(zhí)政都沒法恢復,竟然在蔡英文手上要恢復?
蔡當局的課綱把臺灣“光復”改成“接收”,結果要放“光復假”?民進黨前腳搬走蔣公銅像,結果“蔣公誕辰紀念日”要放假?國民黨想來應該甚表歡迎,畢竟連他們都忘了如何“紀念蔣公”,還有人代為籌謀恢復“蔣公榮光”,著實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