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防疫工作已經(jīng)進入紓困階段,但是1萬元(新臺幣,下同)的“紓困之亂”因為資格認定超級復雜,首日申請成功率才10%左右,被臺灣民眾罵翻。連同屬綠營的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王世堅也一再痛批,這是在“刁難人民”,這個行政當局“沒出息”。
王世堅11日接受媒體人黃暐瀚廣播專訪再次提到,“陳時中防疫95分,但蘇貞昌紓困59分。”
日前,王世堅在政論節(jié)目《平論無雙》中指出,疫情已經(jīng)看到解決的曙光,紓困工作再拖下去,臺灣民眾也不需要民進黨當局紓困了。陳時中的防疫95分,蘇貞昌紓困59分,這是在“刁難人民”。
王世堅表示,臺行政機構(gòu)負責人蘇貞昌領導的官僚體系無法體認蔡英文宣示的“保護民眾、紓困發(fā)現(xiàn)金”。他認為,紓困就應該“排富、普發(fā)現(xiàn)金”;就應該省去繁文縟節(jié),寧可錯發(fā),也不要漏發(fā),和底層民眾計較這1萬元,就是行政當局沒出息!
因為疫情,現(xiàn)在臺灣底層民眾比先前生活更辛苦、也沒有工作。所以紓困應針對中低收入民眾普發(fā)現(xiàn)金,針對年收入120萬元以上者排富,排富之后,就將錢直接發(fā)給民眾,不應該還要讓人民來申請。許多臺灣底層民眾,根本沒有能力去填一堆文字數(shù)據(jù)。民進黨當局知道這些人困難,就應該省去繁文縟節(jié),一個人一個月普發(fā)一萬元現(xiàn)金,也只要1千500億元,就算發(fā)3個月,也只要4千500億元。相較于民進黨當局的1兆500億紓困振興預算,并不算多,若連救急都救不好,怎么能救窮?
王世堅強調(diào),民進黨當局的態(tài)度要正確,現(xiàn)在臺灣民眾有困難,行政當局趕快給錢就是了,不是在給民眾施舍。但是公務人員簽發(fā)文件要負相關責任,所以就設計一堆表格,可這些表格,“我在議會這么久,我也看不懂”。
就是在紓困亂象與民怨橫生的情況下,已經(jīng)提前獲知“連任”的蘇貞昌最近講話越來越急,記者會的廣告牌越做越大,自我吹噓的口號也越編越多。
臺媒評論,超跩的紓困團隊連“發(fā)錢”都不會,亟需救助的老百姓領不到錢,開奔馳的人倒符合“紓困”資格,勤勞納稅的民眾有苦說不出,忙翻的基層公務員只能忙著為“不食人間煙火”的臺行政團隊收拾殘局。
這些亂象,固緣自蘇貞昌專斷急躁的施政風格,也和民進黨當局的“冷氣房”決策有關。蔡英文的多項重大施政,不論“年金改革”、“一例一休”或“前瞻建設”,推動過程都爭議不斷,率皆如此。主要問題都出在決策閉門造車,急著上路,還四處撒錢收買支持度。
就近回顧四個月來臺灣的抗疫過程,可見民進黨當局許多行政措施一團混亂。從最早的“口罩之亂”說起,當初蔡英文和蘇貞昌都堅持不戴口罩,綠營網(wǎng)軍拼命酸戴口罩的侯友宜和柯文哲,民進黨當局克扣臺灣民眾與臺軍資源去搞“口罩外交”,把臺灣民眾玩于股掌。發(fā)口罩政策的方式不論如何變換花樣,不變的是民眾排隊買口罩之苦,直到最近疫情將盡才稍有紓解,結(jié)果又被發(fā)現(xiàn),有廠商打著防疫旗號在操作倒賣口罩,顯示民進黨當局的口罩管制政策負面作用正在發(fā)生。
至于民進黨當局與縣市防疫松緊不一各行其是,更是屢見不鮮。從疫調(diào)作為、行業(yè)管制到社交人群管制,民進黨當局與縣市政府的爭吵從未停過。更奇特的是,只準民進黨當局“超前部署”,如果縣市政府要“兵推封城”演練,就會挨批“制造緊張”。這種當局爭功、諉過縣市的做法,終于在紓困“萬元之亂”之際踢到民意鐵板。
就這樣,臺行政機構(gòu)還是霸氣的出來收割防疫成果。臺媒問,這個滿口吹噓政績,面對失策和民怨,卻無意修正的民進黨當局,這個拼命撒錢做宣傳,卻不見產(chǎn)業(yè)沖擊準備,也不為全球市場寒冬備戰(zhàn),只知關門自嗨的的民進黨當局,買得到民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