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周,韓國瑜面對四面八方的夾擊,每天忙著辯解說明,露出窮于因應的疲態(tài)。他的主要壓力來源有四:一是黨內(nèi)郭臺銘及王金平的難以整合;二是民進黨的全力圍剿;三是他在市政與選舉上的兼顧不易;四是昔日戰(zhàn)友的反目成仇。這些攻伐,雖未必使韓國瑜傷筋動骨,卻已對他構成嚴重牽絆,甚至使其形象消融。
這些窘境,暴露韓國瑜目前的戰(zhàn)略大有問題。他仍留戀著去年競選高雄市長時單槍匹馬式的個人英雄主義,以為靠一己賣力演出,即可維持聲勢不墜。他似未意識到,打2020之戰(zhàn)必須拿出更高的格局和瞻矚,要組織更強大的競選隊伍,才足以應付四面八方如矢石般飛來的問題,并將那些對其治理能力抱持懷疑的人吸納為支持者。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戰(zhàn)略困境,韓國瑜這場選戰(zhàn)將打得極為艱苦。
從上月中旬初選出線迄今已逾一個月,韓國瑜的“國政顧問團”才要正式成立,顯示他的組織部署速度緩慢。不僅如此,他一個月來無法與郭臺銘取得聯(lián)系,甚至連和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的會面都遲遲其行,導致黨內(nèi)歧見無法整合,而備受掣肘。作為國民黨的2020參選者,他似乎還未意識到自己肩負責任之重大,至少外界并未看到他拿出整合及領導大局的能力;黨內(nèi)“換柱2.0”之聲不斷,即因此而起。
過去數(shù)日,韓國瑜連續(xù)因打麻將、批公文、政治獻金等議題遭到對手質(zhì)疑,人們天天看到他親自出面辯駁,自艾自嘆像“地鼠”,天天挨打。事實上,不論相關指控的虛實如何,他這種氣急敗壞、連連喊冤的回應方式,除將失去自己的從容與大度,未必有助于澄清真相。如果他善于用人,能夠建立一批思路清晰、敏于因應的核心幕僚,這類問題其實不必每天親自站在第一線回應;如此,也能留給自己更多的緩沖空間。
對民進黨而言,韓國瑜是蔡英文連任之路的最大障礙,綠營當然要出動所有可能的資源,不惜反間、收買、誣控、造假,也要將他殲滅于灘頭,就如同殲滅賴清德一樣。對于這樣的敵意與殺機,韓國瑜如果只會喊冤,哭訴市府之中有“內(nèi)賊”云云,都只會暴露自己的懦弱與無能。面對一場生殺予奪之戰(zhàn),期待對手憐憫或手下留情,都是不切實際的妄想。韓國瑜要做的是端正自己,做好戰(zhàn)斗團隊部署,展開反擊攻勢。綠營治理高雄二十年,民心一夕變天,難道沒有任何弊端可以追查?
韓國瑜戰(zhàn)略上的另一錯誤,是熱衷于跑攤拜廟型的造勢活動,卻疏于運籌帷幄的謀劃。韓國瑜擁有基層的堅實人氣,“韓粉”的忠誠,已毋庸置疑。但要贏得選舉,更重要的是開拓不同區(qū)塊的票源,包括年輕族群,以及尚未全然歸心的所謂“知識藍”及“專業(yè)藍”,乃至爭取可能流向臺灣民眾黨的中間選票。這些,都是贏得勝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然而,韓國瑜的假日全都用來下鄉(xiāng)跑廟,把上層結構性的整合工作拋在一旁。如果他不用心在這些方面經(jīng)營,如何爭取藍營菁英支持及中間選民認同?

由前“閣揆”張善政領軍的韓國瑜“國政顧問團”17日成立,顧問團下設二十幾個分組,成員涵蓋“立委”、前“閣員”、專家學者逾百人,可謂陣容壯大。這個顧問團,旨在提供韓營必要的政策建議;為此,雙方恐怕須要建立一定的溝通與信賴,才能發(fā)揮功用。事實上,雖號稱是上百人的顧問團,但比起蔡英文能動用的黨政大軍,仍只是小巫。更重要的是,一旦選舉進入巷戰(zhàn),許多引爆點是在韓高雄市政府或韓國瑜身上,這個顧問團要如何提供火力支援,恐怕還要有更多的授權及磨合。
無論如何,當政黨的合縱連橫已進入新的情勢,韓國瑜必須放下單槍匹馬的作戰(zhàn)模式,轉(zhuǎn)而進入有部署、有節(jié)奏的團隊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