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對行政體系失去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立法機構趕在端午連假前,緊急通過了“組織法”修正案,主要內容就是增設主要“部會”的“政務次長”人數(shù)。說白了,就是執(zhí)政黨可以不經考試安插更多黨派人事當政務官,降低“常務次長”等文官體系的影響力。
周志杰指出,增設體制外“任務編組單位”、增加具黨籍政務官,折射的是蔡英文及民進黨的執(zhí)政困境。按照傳統(tǒng),島內的行政體系主要在常任文官的主導下運行,因為他們不受政黨輪替影響,也不具意識形態(tài),便于維持政務的穩(wěn)定與延續(xù)。但民進黨先天就對這些常任文官不信任,所任命的政務官與事務官隔閡嚴重,蔡英文力推的“年金改革”更是直接向公務員開刀,直接的后果就是雙方離心離德:文官系統(tǒng)對蔡當局有怨氣,覺得你一邊靠我們施政,一邊刨我們的“根”,很多人可能對行政命令陽奉陰違;而蔡當局也對這些文官沒信心,總是試圖越過既有體制,創(chuàng)設各種直接貫徹蔡英文意志的“黑機關”,試圖更加迅速地處理敏感施政議題。
周志杰說,蔡英文濫用“黑機關”,反映了她對整個行政體系其實是失控的。這些疊床架屋、權責不清的“黑機關”,架空了正常“部會”的職權,也破壞了整個行政體系的正常運行,不僅沒有定亂止紛,反而制造出更多的爭議和麻煩。
用政治酬庸應對黨內逼宮
國民黨曾公開抨擊,執(zhí)掌這些“黑機關”的人,背景基本是“皇親國戚”或近親繁殖,蔡當局是最典型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周志杰說,政治酬庸和利益交換,確實是滋生這些“黑機關”的重要原因。蔡英文執(zhí)政一年來,臺面上最棘手的問題,是“一例一休”、“年金改革”這些爭議性施政,但臺面下最大的難題,卻是民進黨內部卡位搶官風暴。
從林全“組閣”以來,“內閣改組”的呼聲就從未止息,而最大的壓力來源其實源于黨內,派系間永遠擺不平的“政治分贓”問題。周志杰指出,實際上,蔡英文手上最搶手的位置,并不是需要時時站在火線、隨時赴立法機構挨罵的“部會”首長,而是諸多公營事業(yè)、財團法人、轉投資事業(yè)及周邊單位的負責人。這些“肥缺”,薪水比“部會”首長甚至蔡英文還高,卻少有政治壓力。為了爭奪這些位置,民進黨的派系內斗時不時就會來一波。“僧多粥少”之時,增設“黑機關”就成了蔡當局的應急之策。因為這些所謂的“行政法人”,沒有法源依據(jù),經費不受監(jiān)督,行為也不受組織規(guī)范,所用人員也無須通過公務員考試,可以隨意安插自己人。
周志杰表示,蔡英文的聲望一路慘跌,黨內逼宮壓力更是水漲船高,而她目前能用來安撫、籠絡的也只剩下執(zhí)政資源。從拋出8000億“前瞻計劃”進行政治綁樁,到濫用“黑機關”作為政治酬庸,明顯看出蔡英文目前已經慌了手腳,陷入極大的執(zhí)政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