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18日,交通運輸部所屬福建海事局、東海救助局共同實施2024年臺灣海峽海上巡航執(zhí)法行動。島內輿論對此頗為關注,但相關分析解讀并未逃脫以往渲染大陸“灰色地帶戰(zhàn)術”的窠臼,對新形勢下大陸方面應對新問題的新思路認知不足。
此次行動由“海巡06”“海巡0802”“東海救115”三艘公務船艇組成的巡航編隊共同執(zhí)行,歷時30.5小時,巡航總里程413海里。行動任務層次豐富,內容充實,針對性強,關鍵詞就是“秩序”。
具體而言,包括幾個大的方面,如查處各類海上交通違法違章行為、檢驗海上應急搜救預案落實情況、巡查巡檢臺灣海峽內助航設備、測試陸海通信傳輸能力等。城市道路有交規(guī),海上行船也應遵守相關規(guī)范,否則船舶種類多、運輸流量大、氣象海況多變、航路復雜、易發(fā)險情的臺灣海峽,豈不成了“無法之地”?

此次海上巡航執(zhí)法行動的主要任務,也是大陸方面采取這一行動的初衷和目的所在,就是要用強而有力的法治手段,維護臺灣海峽這條我國沿海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的安全體系,保障其中作業(yè)的兩岸漁船及漁民的安全利益與合法權益,“撥”由民進黨當局制造的“亂”,“反”大陸方面有效治理之“正”。
多家臺媒注意到此次行動的覆蓋面積遠遠超過往年,到達了臺灣海峽中部以東2海里的范圍內,最南端已到臺灣淺灘。臺灣《聯(lián)合報》認為,大陸正逐步擴大對臺灣海峽的掌控,開始對臺灣海峽進行更加精準、高效、全面管理,已逐漸在臺灣海峽織起了一張全面覆蓋式的“安全網(wǎng)”。
有臺軍事專家認為,大陸此次行動將“臺灣淺灘”列入,把澎湖附近水域納為巡邏范圍,展現(xiàn)了在臺海的管轄權。臺灣“中華戰(zhàn)略前瞻協(xié)會”研究員揭仲表示,大陸方面通過一系列行動,釋放出把臺灣漁民視同大陸漁民來管理的訊號,逐漸建立在整個臺灣海峽行使管轄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島內一些分析者仍習慣將此次行動與大陸方面不接受“2·14”惡性撞船事件調查結論,以及臺灣“福洋266號”漁船、“富申號”漁船相繼被日本違規(guī)抓扣等事件相聯(lián)系。
這種關聯(lián)體現(xiàn)出一定程度上的邏輯合理性,但往往因島內分析者自身立場和臺灣視角,而朝著大陸“報復”臺當局,或兩岸較勁等方向延伸,渲染和夸大了事件本身并不具備的攻擊性和危險性。這將導致島內輿論對事件觀感出現(xiàn)偏差,將好事誤認為壞事,將善意誤解為敵意,將維護安全誤解為制造沖突。
個別事件的出現(xiàn)確實會成為大陸采取相關行動的誘因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維護臺灣海峽安全體系、服務兩岸民眾本來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使命所在和應有之義。當前臺灣民眾所習慣的、且常出現(xiàn)的島內政客口中的所謂“現(xiàn)狀”,實際上是大陸方面針對特殊歷史背景和此前實際情況做出的臨時性安排,主要體現(xiàn)為不干涉臺灣當局的管轄權和執(zhí)法權。
然而,近年來,無論是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的一系列謀“獨”挑釁行徑,還是其在相關海域的不作為、亂執(zhí)法,都在持續(xù)削弱其行使管轄權與執(zhí)法權的正當性及合理性;與此同時,對于大陸方面收回執(zhí)法權、重整臺灣海峽等區(qū)域法治環(huán)境,無論在現(xiàn)實需求層面,還是在民眾呼聲層面,其必要性、緊迫性都在持續(xù)升高。

2024年臺灣海峽海上巡航執(zhí)法行動絕不是大陸方面針對單一事件做出的單一回應,而是整個撥亂反正過程中的一步。當然,這個過程“會持續(xù)多久”或者“多久才會完成”等問題,將視臺海局勢的變化及民進黨當局的反應而定,但時序上的不確定性改變不了大陸方面持續(xù)增強海上交通管控和應急救援能力,切實保障船舶、設施和人員安全的確定性。
強化執(zhí)法之意,不在于威脅,而在于造福。有臺灣時事評論員表示,未來如果海上有事,臺灣漁民可以直接呼叫大陸。這才是認清事件本質后所做出的明智判斷。大陸方面會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絕不是一句空話,它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成現(xiàn)實?!緛碓?海峽之聲微信 文/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