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臺灣桃園舉辦“乙未保臺戰(zhàn)役127周年”紀念儀式,邀請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擔任主祭,但蔡英文致辭全篇只字未提“抗日”。島內(nèi)輿論痛批,“蔡英文都沒提打的是日本人”,民進黨是想借乙未戰(zhàn)爭紀念,為蹭選舉熱度作秀。
乙未戰(zhàn)爭又稱乙未之役,是指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于公元1895年(農(nóng)歷乙未年)被迫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時,所發(fā)生的一連串臺灣人民反抗日本統(tǒng)治的大小戰(zhàn)役之總稱,同時也是臺灣島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戰(zhàn)爭。日軍計有515人負傷、164人戰(zhàn)死,另有數(shù)千日軍感染霍亂等疾病而死;而臺灣民眾死傷人數(shù)至少有1.4萬人。
紀念這樣一場臺灣人民抗日之戰(zhàn),如果不提“抗日”,蔡英文還能說些什么?據(jù)臺媒報道,蔡英文在致辭時聲稱,“乙未保臺戰(zhàn)役是這塊土地上,規(guī)模最大的護臺戰(zhàn)爭”;現(xiàn)場的一萬四千朵紅玫瑰,正是象征當年奮戰(zhàn)犧牲的英靈,他們是歷史上第一批為保衛(wèi)臺灣,以及自主決定臺灣命運而犧牲的人。
可以明顯看出,蔡英文口中的“這塊土地”以及“自主決定臺灣命運”等用語,完全照搬民進黨一貫的“臺獨”話術,用心險惡。蔡英文根本不是在紀念抗日的臺灣英烈,而是企圖通過“夾帶私貨”的方式,把這場抗日斗爭包裝為“尋求獨立”的運動。
蔡英文還宣稱,要透過這座公園(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傳承客家的歷史文化,也更要提醒自己團結的重要性,“不論面對任何挑戰(zhàn),我們都要一起努力,繼續(xù)團結守護臺灣”。這段話暴露了民進黨的兩個目的。其一是討好客家族群;其二是鼓噪“中國威脅”。
為什么要討好客家族群?因為桃園是客家人口第一大城市,生活在這里的客家人多達85萬,占桃園總人口的40%??图移背蔀楦髡h必爭之地,毫不夸張地說,在藍綠政治版圖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若能拿下客家票,足以左右選情。有臺媒指出,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后積極投入客家文化建設,預算一年比一年高,興建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也是其中一項。蔡英文致辭中大談客家人與客家精神,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吸引客家票。
其次,蔡英文呼吁團結,推崇反抗精神,卻含沙射影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鼓噪“中國威脅”,企圖升高“仇中”“反中”情緒。民進黨試圖將這樣一場臺灣人民為重回祖國懷抱,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愛國之戰(zhàn),變成激化兩岸矛盾和對立情緒的素材。
長期以來,民進黨和“臺獨”勢力不斷鼓吹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完全是對歷史的歪曲與背叛。民進黨所謂的紀念,抹滅了臺灣先烈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卻對日本殖民統(tǒng)治與壓迫百般粉飾、大唱贊歌。這既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成果的公然否認,也是對兩岸同胞巨大民族犧牲的嚴重褻瀆。
廣大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事實上,1895年之后的整整50年里,臺灣島上的抗日烽火從未熄滅,臺灣同胞重做“堂堂正正中國人”之心從未冷卻。臺灣人民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氣節(jié)。
歷史不容篡改,歷史應啟迪當下、昭示未來。分裂是中華民族之害,“臺獨”是兩岸同胞之敵。我們堅信,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chǎn)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文/大力 來源:海峽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