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環(huán)保署長惠勒。圖源:臺媒
國民黨智庫副研究員李正修在臺灣中國時報撰文說,美國總統(tǒng)大選結果終于明朗,在這個新舊政府即將交接之際,突然傳出美國環(huán)保署長惠勒將于下個月訪臺,希望推動雙方海洋保護合作。此舉不僅曝露了特朗普政府對拜登的不尊重,島內“在野黨”也認為這只是滿足蔡英文當局的“大內宣”,連《紐約時報》都認定惠勒臺灣行根本是浪費公帑。
雖然蔡辦及蔡當局外事部門皆辯解這是“臺美友好關系”的實證,也相信美國新政府將會在現有基礎上持續(xù)提升雙方合作。對此,臺灣人民無不希望這不會是民進黨一廂情愿的想法,因為在過去4年蔡當局已給了太多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基于同樣的理由與期盼,“臺美經濟繁榮伙伴對話”剛落幕,雙方簽署一份“備忘錄”,作為推動高階官員對話的基礎,且雙方也有意強化臺美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全球健康安全、陸資等投資審查、5G干凈網絡及科學與技術等合作。雖說這是為期5年的計劃,等于涵蓋拜登的整個任期,但新政府是否有相同意愿仍未知,蔡當局切莫過于樂觀。
只要看看臺灣人殷切期盼的臺美TIFA或FTA的談判延宕至今,就可知道。蔡當局已主動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連臺灣人的健康都賠上了,仍無法說服美方坐上談判桌,已經嚴重失職。負責臺灣經貿談判的“政務委員”鄧振中只說“臺美經濟繁榮伙伴對話”和臺美TIFA是并行機制,卻說不出臺美經貿談判何時才能恢復。
此外,APEC領袖會議也剛剛落幕,原先民進黨熱炒的蔡英文親自出席視頻會議非但落空,連蔡當局寄望能積極加入CPTPP以降低RCEP沖擊臺灣經濟的期待也恐化為幻影,因為大陸已表明將積極爭取參與的意愿。明年CPTPP的輪值主席、日本首相菅義偉也表示歡迎英國及中國大陸參與明年開始的第二回合談判,如果大陸捷足先登,那么臺灣又該何去何從?屆時蔡當局又要以什么借口卸責呢?還是他們心中早有答案,只是不愿意向人民說清楚!
RCEP證明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已徹底失敗,臺灣今年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卻屢創(chuàng)新高,這才是民進黨不敢公諸于世的真相。面對兩大經濟整合協(xié)議的夾擊,臺灣已沒有太多時間可空轉。美國對臺灣的生存固然是關鍵,我們卻不能將之視為全部及唯一。更重要的是,拜登上任后的美中競爭走向,勢必會牽動美國介入臺海事務的強度,蔡當局不能再以“仇中”心態(tài)響應,更不該用自我設限的政治立場,拒絕兩岸對話的任何機會。
蔡當局及臺灣人民應務實面對世局,各國各地區(qū)將大陸視為最重要競爭對手或是威脅,但從未排斥對話與接觸,他們不愿挑戰(zhàn)大陸的一中底線,因此倘若兩岸僵局持續(xù)下去,臺灣很難有實質的“外交突破”。
作為國際秩序破壞者的特朗普即將下臺,有類似傾向的民進黨也該清醒。拜登會全力“捍衛(wèi)臺灣安全”,但也一定會為兩岸關系畫上紅線,蔡當局該認真且務實地面對新挑戰(zhàn),不要再操弄“虛榮外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