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wèi)生部長阿扎訪問臺灣,會見蔡英文,并與“衛(wèi)福部”兼抗疫指揮官陳時中簽署“醫(yī)衛(wèi)合作備忘錄”。
從層級上看,阿扎具有官方身分,明顯提高了美國與臺灣的官式關系。站在美國的立場,這有兩種意義:一是拉攏臺灣成為它的伙伴;二是刺激中國大陸。
從已透露的“備忘錄”內容看,美國有意在退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后,另組相同的組織,邀請臺灣參加。臺灣固然愿意,不過該組織的架構并不具體。連臺灣所期待的與美國建立FTA式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阿扎也只輕輕帶過,顯現(xiàn)美國拉攏臺灣,明為“抗疫”實為“抗中”。
特朗普競選連任總統(tǒng),目前民調并不看好,他對抗冠狀病毒政策失敗,造成美國確診人數(shù)及死亡人數(shù)不斷翻新,特朗普將責任推給中國,指稱是中國隱瞞疫情間接謀害美國之所致。因此,他的國家政策,從經貿、科技、軍事、文化,全面反中。這是選舉中慣常被使用的 “民粹”策略,當國家有了“共同敵人”,“主要敵人”,病毒便成為 “次要敵人”了。
臺灣成為美國“反中”戰(zhàn)略一環(huán), “去中”,“反中”,也是執(zhí)政的民進黨喊的口號,擴大雙方矛盾,美國認對它有利。
臺灣置于中、美、關系中,必須當心,因為臺灣力量小,若選擇倒向一方,甘為其馬前卒,對臺灣前途有害無利,尤其需仔細觀察美國形勢,即特朗普的政策,未必就是美國選后的國家政策,即使特朗普連任成功,他也未必要和中國敵對下去。
臺灣所疑慮的美牛美豬進口問題,特朗普有可能要臺灣讓步,一旦成功,對特朗普的農業(yè)州選票是大有助益,但對臺灣的農畜業(yè)卻是大不利。如果連雙邊自由貿易FTA都不能如臺灣所愿,就不必為政客搖旗吶喊了!(作者杜象,臺灣時事評論者)
來源:大華網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