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我將為臺灣與美國的全面關系而努力。”
20日,臺灣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宣誓就職。穿著一身大紅外套,她顯得頗有些喜氣洋洋。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她表示不會局限在傳統(tǒng)政治外交,而是要推動全面的臺美關系。
她在專訪中洋洋灑灑,談了很多。
比如,她把矛頭指向中國共產(chǎn)黨,也談到5G和科技安全,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在“印太戰(zhàn)略”上,臺灣“有必要確保自己是可被信賴的伙伴”。
總之是,美國人愛聽什么,她就說什么。
這也是民進黨當局對美態(tài)度的一幅速寫,它如今已經(jīng)遠遠不能用眉目傳情來形容了。
美國呢,也不時賞顆糖吃。
9日剛批準向臺灣出售“愛國者-3”型導彈重新認證的設備與技術,總價值約為6.2億美元,15日又宣布要幫臺灣拉朋友——今年晚些時候美日臺要共同在危地馬拉舉行《全球合作及訓練架構》會議,據(jù)說這“有助于臺灣強化與地區(qū)邦交國的關系”。
畢竟,蔡省長的最大“外交”成績就是連丟7個“邦交國”。

此外,美國國會最近幾年還炮制了不少挺臺法案。比如2018年3 月的“與臺灣交往法”,提出要加強雙方防務等敏感部門高官的互訪;同年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鼓吹包括軍方在內(nèi)的美高層訪臺;2019年的“臺灣保證法”要求美對臺軍售“常態(tài)化”,派現(xiàn)役將級軍官出任美駐臺武官等等。
加上最近幾年的“國防授權法”,可以看出,美國在涉臺軍事關系內(nèi)容上層層加碼,不斷試探大陸底線,而雙方過去在敏感軍事領域那些偷雞摸狗的“合作”,現(xiàn)在也越來越公開化。
這些是美國賞給臺灣的糖,雖然沒什么營養(yǎng),但叼在嘴里還是甜滋滋的。
不過對美國來說,與其說它對臺當局“投桃報李”,不如說它實際期待的是中國被刺激、被“壓制”住的樣子——如果有的話。
而一旦關起來門來,事情就不一樣了。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新書《白宮回憶錄》中爆料,特朗普曾經(jīng)指著鋼筆筆尖說,這是臺灣,隨后又指著他那張橢圓形辦公桌說,那是中國。

博爾頓還寫道,特朗普政府拋棄了敘利亞庫爾德人,大家猜下一個會拋棄誰?
“臺灣正好是最接近名單上的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