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深夜11點,多數臺灣人民信仰中心的臺中大甲媽祖鑾轎終于起駕了,吊詭與諷刺的是,為了避免信眾“瘋媽祖”而爭搶至鑾轎前推擠,現(xiàn)場工作人員不斷吹哨及用麥克風喊話,請信眾“留在原地、戴好口罩”、“我們要順時中、千萬不能逆時中”,曾幾何時,“不要逆時中”,成為朋友之間彼此調侃的譏諷之語。
今年1月20日,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的流行,臺“衛(wèi)福部”成立“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初由“疾管署長”擔任指揮官,四天后,因應疫情嚴峻,改由“衛(wèi)福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之后,陳時中的僅用了“全力圍堵”一套中心思想,操控住了輿論,順利控制了疫情,但卻也傷害了百工百業(yè)。無論是餐飲業(yè)、旅游業(yè)、交通業(yè)、零售業(yè),乃至宗教信仰活動,只因陳時中一句“不行、不妥、不好”,全部打住。
清明連假,被關到憋不住的臺灣民眾全都跑去了南臺灣的墾丁等11個景點,連假過后全都被“建議”居家隔離14天,一時間,所有喊得出名號的大型企業(yè)都要求員工去過11景點著全都居家隔離不準進入辦公場域,形同全臺灣人民被“關禁閉”。此舉看似讓疫情成功被控制住了,但仰賴觀光客的小攤商苦不堪言,也有人私議是大驚小怪,過度緊張,但大家只能敢怒不敢言,因為沒有人敢“逆時中”,以免成為陳時中信徒“出征”的對象。
沒人敢“逆時中”的情況,連神明也不敢造次;原本今年3月19日起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行程,也因為陳時中一句,信眾群聚會造成新冠肺炎大流行,也默默的推遲了快三個月。而且還是在6月7日臺灣解禁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起駕”,以免讓陳時中聞訊后,又阻攔了媽祖遶境的行程。
過去五個月以來,“順時中”成為全臺人民新生活準則,就連蒙懂未知的兒童,也許口罩戴不住,但父母一句,“時中阿伯會生氣喔”,就乖乖戴上口罩了。陳時中取代了媽祖,成為全臺人民不得不信仰與尊敬的神明。陳時中送媒體記者吃一碗“龜苓膏”(疫情“歸零”),街頭巷尾的龜苓膏就熱賣到缺貨;陳時中在記者會搬來幾顆大西瓜,西瓜價格就水漲船高;陳時中逛個嘉義夜市,嘉義市區(qū)就萬人空巷,人人搶著和陳時中合照。一轉眼,商家、農民,都千方百計的盼望著能得到陳時中的垂青,陳時中一個人成為了“最強業(yè)配王”,全臺人民的偶像。但這個瘋狂現(xiàn)象能維持多久呢?
還記得,上回全臺灣人民瘋狂追隨、仰慕,并且將其神格化的一個人,正是韓國瑜。2018年底的地方首長選舉,韓國瑜打著“賣菜郎”的形象,喊著“錢進來、貨出去、高雄發(fā)大財”的口號,憐怋著“莫忘世上苦人多”的感悟,徹底在全臺刮起“韓流”炫風,競選造勢大會所到之地,莫不是車水馬龍;人潮、錢潮,無論是“香腸瀑布”的攤商,還是Q版韓總的小販,個個賺得滿盆滿缽。但時間不過才過去一年半,高雄市長位子都還沒坐熱的韓國瑜,就在6月6日被高雄市民罷免了,成為臺灣史上首位被民眾罷免的民選市長。
看著韓國瑜落寞下臺的背景,再想想如日中天的陳時中,不禁驗證一句古話,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退去,陳時中的神話還可以維持多久?過去半年因為全民被“關禁閉”而幾乎停業(yè)的工商業(yè),還能再為了 “順時中”蕭條多久?要知道,“順時中”的魔咒再不解,百工百業(yè)就很難回到正常狀況,經濟長久不復蘇,人民遲早會將怨氣發(fā)泄到陳時中身上,屆時陳時中也就“不靈了”。
尤其臺灣只是一座海島,過去的經濟成長,很大一部分是靠對外經貿而來,要對外投資、仰賴對外貿易,才有如今經濟的成果。但在不敢“逆時中”之下,臺灣無論是過去去的疫情控制,以及如今所謂的解封,都依舊是建立在“封鎖邊境”的唯一策略之下,絕非常久之計,等于是為了防疫,讓臺灣完成斷絕對外交通,成為名符其實的“孤島”。試想,臺干無法赴中國大陸,或越南、馬來西亞出差,歐美的商務人士不能順利往返,長久之下,經濟肯定會出亂子的。
一直以來,臺灣社會都無法擺脫“一窩瘋”的亂象,舉凡排隊美食、網美小店,乃至政治人物,比比皆是。過去有柯文哲的“柯粉”,有韓國瑜的“韓流”,如今更有“順時中”的陳時中,但潮水退了就知道誰在裸泳;“順時中”現(xiàn)象還能維持多久,真能如外界所揣測的,將陳時中推向“六都”市長寶座,甚至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任我行 臺灣資深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