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lián)合報”發(fā)表社論文章表示,新冠肺炎的全球確診人數已逾六萬人,死亡人數也達一千三百多人,但臺灣地區(qū)確診病例仍控制在十八人,低于日、韓、新加坡等鄰近國家。可見疫情控制確實頗見成效。但在慶幸阻疫有成之外也不能忽略一些不符專業(yè)與人道的操作;例如,口罩排隊風波仍未止息,蘇貞昌竟自夸實名制是“全世界唯一最成功”;武漢臺胞仍亟待接運返臺,民進黨當局卻為陸配及其子女之認定爭議多時,延宕了臺胞歸期。
首批武漢臺胞自三日返臺后,后續(xù)接運事宜迄今已逾十日。近日蔡當局連續(xù)發(fā)布所謂“陸配子女”的接運條件,一天內四易其詞,從一開始聲稱基于人道親情原則“準許入境”,到后來追加“未成年”、“在大陸無親人照顧”、“父母皆在臺”等門坎;到最后,竟又以“當初沒有選擇我戶籍,就要自己承擔”為由,全部收回。此一轉折,竟是因網民對陸配及其子女來臺感到不滿,而由蔡英文拍板否決;但最后的決策真有比較高明嗎?
基于醫(yī)療人力和檢疫空間的限制,臺灣地區(qū)當然不可能無限制地接運所有湖北臺胞返國,必須有所篩選。事實上,依原先的包機接運計劃,總數也不過在千人左右,不可能誰都上機;根據“弱勢優(yōu)先”原則,其實無須對陸配子女作出如此細密之區(qū)別。但正是因為蘇揆堅持要“政府對政府”溝通,陸委會才會搞得如此繁復,反而耽誤了接運安排。
蔡當局不斷強調要對陸配及其子女采取差別待遇,實是不智之舉。這次全球合力對抗新冠肺炎,為的是維護所有人類的健康;臺胞的健康要顧,并不表示其他國家人民的健康須退居其次。何況,一些陸配子女未取得戶籍,并不是因為他們選擇放棄,而是他們還在苦苦等待許可。蔡當局原不需要在此際將這個問題端上枱面,卻為了迎合喧嘩的網民而不智地做了,難道不怕留給各國“歧視”的印象?
且看法國從武漢的第二次撤僑行動,飛機上的250人中,只有64人是法國公民。其余人員分別來自卅個國家,包括歐洲的瑞典、捷克,中南美的墨西哥、巴西等。抵達之后,法國公民留在南部的度假村接受隔離,他國公民則送至軍事基地檢疫。這就是法國在疫情蔓延中向世界展現(xiàn)的大愛;相形之下,臺灣地區(qū)卻把臺胞當成仇中對抗的籌碼,把陸配當成歧視的對象。
臺灣地區(qū)一線醫(yī)護及防疫人員這次在防疫中的表現(xiàn),大家有目共睹,也深受肯定。相形之下,行政部門掌握口罩供需已顯示是失效及無能,政府高層卻仍表現(xiàn)出高度的傲慢,自詡為“世界最成功”,除了厚顏,也毫無自知之明。
此外,蔡當局有些禁令確實摻有偏見。例如,大陸與港澳居民除極少數例外一律禁止來臺,即非理性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就發(fā)生不少荒謬的事例。譬如,一名在臺灣研究機構任職的大陸學者趁年假到南非旅游,回程竟因持大陸護照被拒絕入境。又如,一駐臺外事官員的配偶為大陸民眾,兩人返臺度假,如今卻發(fā)生一人回臺、另一人無法入境的窘境。
防疫要對抗的是病毒,要保護的是人民的健康。在此過程中,我們不要讓傲慢和偏見蒙蔽了理智和心靈。
